臺灣四面環海,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應建立起我們自己的海洋文化,無論是對濱海溼地功能的認識、或是推動海洋教育與食魚教育,都是大眾努力的方向。我們對海洋資源的態度,也漸漸轉變成盡量以友善方式運用,而不是毫無目的的浪費與捕捉。定置漁場就是既節省燃料,對海洋環境也相對友善的漁法。 以等待取代追獵 1920 年代從日本引入的定置漁場,在臺灣發展已經快100 年,目前全臺共有62 個定置漁場,大多在東海岸,而以海山漁港為基地的明發定置漁場,則是西海岸位置最北的一個。老闆鄭明發的哥哥鄭火元任教於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是臺灣研究與推廣定置漁場的權威,鄭明發曾擔任哥哥的助理,跑遍全臺調查所有定置漁...
護野鳥反獵鷹之後,過境鳥保育(上) 總統蔡英文7月訪問加勒比海友邦,途中過境美國紐約,被視為「外交突破」。其實每年10月,臺灣也有灰面鵟鷹過境祝賀國家生日,更早則有赤腹鷹,牠們在前往南方的度冬棲地前,大舉過境臺灣的壯觀畫面,令人讚嘆。只是,身為過境廊道中繼站的臺灣,又端出怎樣的待客之道,禮遇這群嘉賓?過境鳥保育策略能不能再提高規格,達成突破?
2006年8月11日,佩特龍石油公司(Petron Corporation)僱用的M/T Solar 1號油輪在菲律賓島省吉馬拉斯海岸附近沉沒,洩漏了210萬公升的船用燃料,至今仍是菲律賓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外洩的油不僅破壞了環境,也影響了吉馬拉斯人民和經濟。
濱海濕地是重要的生態系,是魚、蝦、蟹、貝類產卵育幼的地方,也是多種鳥類的覓食場,同時還有減緩海水直接沖刷、穩固堤岸的功能。面積1,768 公頃的香山濕地躲過開發命運,如今不但是國家級重要濕地,也是新竹市濱海動物保護區,孕育著超過50種蟹類、40 多種魚類,更是特有種臺灣旱招潮蟹最大的棲地。因新竹沿海居民長久以來靠海吃海,管理單位也將這片濕地規劃出核心區、緩衝區和永續利用區,在遊客近距離觀察各種濕地生物的同時,漁民養蚵、挖蛤與捕魚等活動也日復一日恆常進行。利用閒置海巡署安檢所再利用所規劃的濕地生態館,位於17 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的美山段旁,集結了長期關注此處的新竹鳥會、各方學者和市政府的努力,是...
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中心(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WHOI)發表於《環境科學與科技學報》(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的最新研究顯示,聚苯乙烯(即俗稱的保麗龍)暴露在陽光下可能在幾十年或幾世紀內降解,而非過去所以為的需要數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