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遊客爆量影響當地生態,2024年底監察院批評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鵬管處)長期消極不作為,幾年來遲遲未能完成兼顧觀光發展及生態保育之遊憩承載量評估調查。鵬管處終在今(2025)年5月完成相關報告,建議每日承載量最多1.2萬人;海洋委員會則擔心1.2萬人太多,超出當地污水可處理量,繼而衝擊珊瑚礁生態。 鵬管處處長王玟傑在地方座談會上透露,正擬研增設AI人流攝影機,以更精準計算景點人數;下年度會建立導覽員制度,培訓新增設陸域課程,希望分流潮間帶、水域的遊客人數往陸域遊憩。
電動車電池所使用的鈷、鎳主要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印尼,兩國的礦產長久以來涉及破壞森林、污染水源、人權等爭議。最新報告指出,磷酸鐵鋰(LFP)電池逐漸成為市場主流,鋰鎳錳鈷電池(NMC)需求下降。森林保育團體認為,鎳、鈷的需求降低,對森林來說是正面消息。
庫里歐灣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善的侏羅紀化石森林之一,歷史可追溯至1億8000萬年前。這裡還棲息著世界上最為稀有的黃眼企鵝(毛利語稱為「Hoiho」),照片中這隻黃眼企鵝在結束一天的游泳和覓食後,趁著日落前回到岸上的巢穴。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當我們走進海邊、潛入海中,看見繽紛魚群穿梭於珊瑚之間,很少人會意識到,這樣的景象其實來之不易。臺灣雖擁有豐富的魚類與珊瑚礁資源,但在氣候變遷、過度捕撈與人為干擾的多重壓力下,海洋生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2025國家地理雜誌世界海洋日系列講座」於今(2025)年5月3日舉辦,邀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養殖系副教授、國家海洋科技中心兼任研究員何宣慶博士,從珊瑚礁魚類的角度切入,看見海洋保育的重要性與實務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