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佛塔之地
Apr. 23 2025

佛塔之地

拉達克大概在2000年之後才真正對旅人敞開大門。這裡有佛塔之鄉的別稱,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佛塔。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是誰做出這些「魁儡」,又把它們留在金字塔頂端?
Mar. 30 2025

是誰做出這些「魁儡」,又把它們留在金字塔頂端?

這些人像的神秘製作者可能和鄰近的馬雅人與其他古代中美洲民族共享文化傳統。

達烏船
Mar. 26 2025

達烏船

攝於肯亞北岸的拉穆群島。兩個男孩拿著臨時做的迷你達烏船,在水道間的淺水中玩耍。達烏船(在畫面左邊後方就有一艘真船)起源於阿拉伯地區,普遍作為貨船和漁船使用,不過在拉穆鎮也常用於觀光。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沒落的客家象徵
Feb. 26 2025

沒落的客家象徵

承啟樓由四個同心圓的環形建築組成,有400間房間,被譽為中國客家土樓之王。這座巨大的建築,有如傳統客家生活的實體象徵,但這種本土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漸消失。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Jan. 22 2025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定居於都市的原住民族學生,與部落的連結經常相當薄弱。這些學生在主流教育體制下,也少有機會接觸自己的族群文化。如何在中學教育當中,引導都市原住民學生重建與部落的連結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沈淑敏教授與樹林高中原住民專班(下稱原專班)師生合作,開發了一套原住民視角的地理與環境教育課程——「部落與我」。這套課程帶領都市原住民學生,以「部落為本學習」與「探究導向學習」的模式,學習原住民族知識,並重建與部落的連結。 原住民族知識與主流教育體制 近幾年,許多學者積極推動「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重建,探討原住民族與自然環境互動下形成的知識體系。沈淑敏教授指出,原...

飛濺的茶水
Jan. 08 2025

飛濺的茶水

「啜茶忘喧。」──明田藝衡。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奔牛入海
Dec. 25 2024

奔牛入海

西班牙的許多地方都有「Toros al mar」這個慶祝活動,又稱為「奔牛入海」。由一群人跑來跑去逗弄公牛,吸引公牛追逐他們,最後衝進海裡。在公牛衝進海中之前,通常已經有許多人跳下去,避免被亢奮的公牛扯得肚破腸流。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JUL. 2025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像長鼻猴這樣的動物雖然長相奇特,卻也說明了,美這種事本來就見仁見智。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