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想活下去,你能捨棄演化的墨守成規嗎?酵母菌必需基因的快速演化
Jun. 06 2025
Sponsored

想活下去,你能捨棄演化的墨守成規嗎?酵母菌必需基因的快速演化

  生命體最重要的基因並非一成不變 一般會認為,細胞裡最重要最基礎的基因,就像建築物的基石一樣穩固,因為這些基因一旦不能正常運作,生物便無法生存,故稱為「必需基因」。既然必需基因如此重要,應該不太能忍受變化吧?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採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的呂俊毅特聘研究員,他在 2023 年 3 月 31 日發表於《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的論文,發現酵母菌有少數的必需基因,和親戚相比有明顯改變,很可能發生了快速演化。呂俊毅認為,這項發現提供了其後續產物「蛋白質複合體」的演化線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魚也會睡覺嗎?來看看科學家目前已經知道多少了
Jun. 05 2025

魚也會睡覺嗎?來看看科學家目前已經知道多少了

雖然魚類睡覺的方式看起來和人類不太一樣,但休息對牠們的生存還是不可或缺。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如果你曾在白天的時候到珊瑚礁浮潛,應該會看到五彩繽紛、形形色色的魚群穿梭其中。可一旦你在半夜回訪,這些魚兒絕大多數已消失無蹤。 這難免讓人好奇:魚真的會睡覺嗎? 「所有被仔細觀察過的動物,都被人發現會睡覺。」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家菲利普・穆蘭(Philippe Mourrain)說。 但穆蘭指出,一但我們想深究魚類睡眠的細節時,事情就複雜起來了。 舉例來說,穆蘭和研究團隊曾經在2019年在培養皿中利用膠體包覆斑馬魚,發展出第一種...

利用黑洞作為超級對撞機
Jun. 04 2025

利用黑洞作為超級對撞機

大型強子對撞機改變了粒子物理學,而如今科學家們正在構思更強大的超級對撞機。由於建設超級對撞機需要龐大的資金與時間,科學家們轉向以更便宜、自然的替代方案來尋找暗物質和其他難以捉摸的粒子。在一篇新論文中,研究團隊描述了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創造一個緻密的環境讓粒子以相對論性速度旋轉並相互碰撞,釋放出地球上可偵測到的其他粒子。 這項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其結果可能有助於補足像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這類研究設施所需的數十億美元經費和數十年建造時間。粒子加速器以近光速將質子及其他亞原子粒子互相撞...

狗狗、床蝨、玉米,都有這個共通點
Jun. 03 2025

狗狗、床蝨、玉米,都有這個共通點

你可能認為自己知道哪些動植物算是「已馴化」或「家禽畜」,而哪些不是──但有一項新定義,在科學家之間已經引起了軒然大波。 你的寵物巴哥犬,毫無疑問是家犬;農場裡的牛,看起來也是家畜。那麼那隻會帶著你不想要的「禮物」回家的室內/室外貓呢?至於那些住在我們家裡、卻讓人頭痛的動物,比如老鼠或床蝨,又該不該算在內? 馴化到底是什麼模樣?或者,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一隻動物算是「家禽畜」?即使在科學家之間,也沒有一個大家一致認同的定義。艾蓮諾.卡爾森(Elinor Karlsson)和凱瑟琳.羅德(Kathryn Lord)發表了一篇關於農場飼育狐狸(這是一個蠻有名的實驗,俄羅斯科學家以溫馴程度來選...

蝴蝶蜜蜂不去的暗處 甲蟲、蟑螂、蚊子為植物授粉
Jun. 02 2025

蝴蝶蜜蜂不去的暗處 甲蟲、蟑螂、蚊子為植物授粉

高達85%的野生植物、70%以上的栽培植物都依賴大自然的授粉以繁衍後代,有些媒介是水或風,有些則是動物。授粉動物不只有蝴蝶和蜜蜂,還有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無名英雄,像是經常在暗處活動的甲蟲、蚊子、飛蛾、蝙蝠等。就連人人喊打的蟑螂,都會默默的幫植物傳播花粉。

早期宇宙的怪獸星系自我成長
Jun. 01 2025

早期宇宙的怪獸星系自我成長

科學家原以為,在宇宙早期誕生新恆星速度最快的「怪獸星系」,都是因星系碰撞引發劇烈誕星活動。然而最新觀測顯示,一些看似平靜的星系,其實靠自身結構與宇宙氣流的滋養,在沒有合併的情況下也能自行掀起恆星誕生風暴。來自111億年前的星系 J0107a,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在遙遠的早期宇宙,超過一百億年前,有許多被稱為「怪獸星系」的天體,就像宇宙中的超級工廠,每年誕生恆星的速度是銀河系的一百倍以上。如今雖然仍有少數星系具備這種爆發力,但通常是因為與其他星系碰撞所引起。基於這樣的觀察,天文學家一直認為這類激烈的星系,多半是由碰撞導致大量氣體湧入核心,就像火爐裡添柴一樣,點燃了誕星熱潮。等到氣體...

童言童語知多少?語言學家如何研究兒童語音發展
May. 30 2025
Sponsored

童言童語知多少?語言學家如何研究兒童語音發展

  落風、臭奶呆~可愛發音藏著哪些秘密? 在動漫《蠟筆小新》中,5 歲的小新常因為發音錯誤,在大人面前鬧出笑話。現實生活中,學齡前兒童適逢口語發音逐漸成熟的階段,有哪些發音類型最容易出錯?哪些聲調組合的錯誤率最高?為了分析兒童語音習得的軌跡,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曾淑娟研究員,展開以語料庫為本的兒童語音評估研究,成果可用於設計評估兒童語言發展的指標、訓練自動語音評估 AI 模型,協助篩檢可能有語言發展問題的孩子。

JUN. 2025

異種移植大未來

基因改造豬能否解決器官捐贈荒?

異種移植大未來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