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金魚界的巨無霸!這條「吉娃娃等級」的傢伙怎麼長這麼大?
Mar. 24 2025

金魚界的巨無霸!這條「吉娃娃等級」的傢伙怎麼長這麼大?

金魚擁有能讓牠們長到高達1.8公斤重(相當於一隻吉娃娃)的遺傳特徵。專家表示,這正是不該把金魚放生到野外的原因。 你是否正在思考放生寵物金魚,讓牠們離開魚缸,在池塘或湖泊中悠游自在? 拜託不要,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在最近的社群媒體貼文中誠摯請求大家。只要短短兩年,你心目中無害的「泡泡金魚先生」就能搖身一變、長成破壞生態的龐然大物。 雖說絕大多數的寵物金魚是你一手就能輕鬆掌握的,但公部門在野外抓到的某些巨大個體,體重可以高達1.8公斤。那可是一隻吉娃娃的重量啊! 金魚學名為Carassius auratus...

「泰國彈跳豬」萌翻全世界 野外侏儒河馬處境依舊險惡
Mar. 24 2025

「泰國彈跳豬」萌翻全世界 野外侏儒河馬處境依舊險惡

2024年秋天全球最知名的動物,莫過於一隻僅2個月大,黑褐、濕亮的「彈跳豬」(Moo Deng)。這隻住在泰國綠山動物園(Khao Kheow Open Zoo)的侏儒河馬寶寶,總是瞪著大眼張開嘴巴,激動表情成為熱門迷因,被暱稱為「豬血湯」、「憤怒的爌肉」等。

十隻蜥蜴被藏在襪子裡走私進辛辛那提,如今已繁衍成數萬隻
Mar. 18 2025

十隻蜥蜴被藏在襪子裡走私進辛辛那提,如今已繁衍成數萬隻

原產於歐洲的普通壁蜥,來到俄亥俄州以後長得更大、更快、更強健。科學家表示,城市的環境條件,或許是驅動壁蜥演化的助力。 過去七十多年來,數千隻來自歐洲的普通壁蜥(common wall lizard,又名拉撒路蜥蜴)以美國的辛辛那提為家,定居於此。即使遇到破紀錄的低溫和降雪,牠們仍成功存活下來,並且開枝散葉。不過,原產於地中海地區的普通壁蜥,究竟是如何來到美國中西部這座城市的呢?一切的起因,來自某個十歲男孩和一隻裝滿蜥蜴的襪子。 1951年,小喬治.勞(George Rau Jr.,他的繼父是小弗雷.拉扎勒斯[Fred Lazarus Jr.],梅西百貨前身的零售連鎖店創辦人)在全家...

機器人教鳥兒重拾失傳旋律
Mar. 18 2025

機器人教鳥兒重拾失傳旋律

南美各地都能聽見紅領帶鵐的歌聲。然而,年輕的鳴禽已不再學習長輩的旋律──直到科學家介入。 雄紅領帶鵐(rufous-collared sparrow)的鳴唱是南美洲最獨特的聲音之一。這種小型鳥類──淺棕色,或偏白帶黑斑──以短短幾秒唱出牠們的旋律,由二到四個導引音及結尾顫音組成。每個紅領帶鵐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歌曲,家族成員會終其一生鳴唱這首歌。但首先,牠們要學會怎麼唱。 這種行為根植在幼年雄鳥與成年雄鳥之間的互動,由成年雄鳥傳唱牠們的歌曲。但當這種學習遭到中斷──無論是棲地喪失、族群衰退,還是作為「鳥教師」的成年個體消失──會發生什麼事呢? 在2020至2023年間,布宜諾斯...

極端氣候先知道 監測山椒魚預知人類未來
Mar. 03 2025

極端氣候先知道 監測山椒魚預知人類未來

山椒魚x雪霸國家公園x調適氣候變遷守護生物多樣性 7月觀霧山區大鹿林道西線林內,氣候潮濕涼快,一旁鳥兒叫得響徹天際。一群人手不停歇的在插著竹竿旁的木片與石頭翻找,接著在竹竿上綁上布條。原來他們是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同仁以及委託的研究團隊和志工,正在進行定期的山椒魚監測調查。

剛果奇怪的「恐龍」目擊潮到底是怎麼回事?
Feb. 24 2025

剛果奇怪的「恐龍」目擊潮到底是怎麼回事?

好幾個世紀以來,當地人一直在說「魔克拉姆邊貝」的故事,那是一種傳說中的生物,據說就潛藏在剛果盆地中。但隨著森林消失,出現愈來愈多目擊紀錄──也讓我們有機會看見民間傳說如何隨著地景的改變而改變。 樹木開始晃動、猴子尖叫、群鳥驚飛。 在奧札拉.科科瓦國家公園(Odzala-Kokoua National Park)深處,瑟拉.阿邦奧(Selah Abong’o)呆住了,深信她即將遇見某種從傳說中走出來的生物:魔克拉姆邊貝(mokele-mbembe),剛果傳說中的恐龍。 2003年,這位年輕的剛果保育學家深入濃密的森林,去探勘一個毀滅性的伊波拉病毒爆發處,那裡曾造成超...

全臺有幾隻草鴞? 國土綠網特展與市集 認識離我們遠也很近的淺山動物鄰居
Feb. 24 2025

全臺有幾隻草鴞? 國土綠網特展與市集 認識離我們遠也很近的淺山動物鄰居

草鴞是臺灣唯一棲息在平原草地、非森林性的貓頭鷹,棲地離人類居住空間很近,但由於晝伏夜出的習性不易觀察,早期保育人士推估全臺僅有100隻或300~500隻,為臺灣第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類。 然而草鴞的實際數量有多少,又分布在哪裡?數量稀少而瀕危的原因為何?需有基礎科學數據才能提出相應的保育措施。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學者經過10年調查研究,對草鴞在臺灣的生存樣貌和風險逐漸有了清楚的描繪。而南部地區的魚塭、農地等面臨光電和工業區的開發侵蝕,致使草鴞棲地更破碎與劣化,學者也對此提出警示。

APR. 2025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創造願景、改變世界的33位當代傑出行動家

國家地理典範人物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