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觀賞大白鯊的絕佳景點已成絕唱
Apr. 29 2025

觀賞大白鯊的絕佳景點已成絕唱

20年的資料分析透露,失去大白鯊的海洋生態會發生什麼事。 魚雷般的身型、一排排6公分多的駭人利牙,大白鯊是世界上體型最大,也最令人聞風喪膽的掠食性鯊魚。由於大白鯊實在是太過嚇人,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海洋裡沒有大白鯊,或許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大白鯊消失了,後果可是會撼動整座海洋生態。 《海洋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期刊上的新研究指出,倘若鯊魚消失後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南非福爾斯灣的海豹島曾是全球大白鯊最活躍的棲息地之一,也是少數人們能親眼目擊牠們躍出水面、獵捕獵物的珍貴畫面之地。 「那裡就像你人在《空中巨鯊》(Air Jaws)節目裡一樣。...

加州的海獅不是真的「如惡魔般」兇猛,而是中毒了
Apr. 28 2025

加州的海獅不是真的「如惡魔般」兇猛,而是中毒了

一種由藻華產生的常見神經毒素使加州海獅的攻擊性增強。本文說明為什麼這種毒素能夠改變行為,以及它所導致的危險。 今年3月,40歲的攝影師RJ.拉門多拉(RJ LaMendola)在洛杉磯以北的海域衝浪,結果一隻海獅衝向他,並隔著潛水服咬住他的臀部。拉門多拉拼命游向岸邊,用衝浪板將自己與這隻海獅隔開,但海獅仍然一直跟著他。 拉門多拉說:「我不知道怎麼形容當下的恐懼,我盯著這隻動物的臉,牠彷彿是我從未見過的東西。牠的表情非常兇狠,幾乎像是惡魔,完全無法讓我聯想到以往在海獅身上看到的那種好奇、頑皮或愛玩的模樣。」 儘管如此,拉門多拉還算是走運。咬傷又深又痛,但他說,這處傷口沒有損傷「...

研究揭臺灣西岸非紅樹林原生地 移除紅樹林成關鍵
Apr. 28 2025

研究揭臺灣西岸非紅樹林原生地 移除紅樹林成關鍵

紅樹林應該遍布臺灣海岸嗎?數十年來,這個問題不斷引發多方議論,最近學者根據百年來研究資料,再度印證臺灣西岸現存紅樹林多為人為引入、非自然原生分布的結論;少數如基隆灣和高雄灣雖曾擁有原生紅樹林族群,皆已因土地利用型態改變而消失。這項結論提供臺灣紅樹林歷史脈絡與地理分布視野,也是海岸濕地生態保育與管理策略的參考依據。

漁業署預告沿近海禁捕花鯊、黑鯊、蝠鱝科 違者可罰15萬元
Apr. 21 2025

漁業署預告沿近海禁捕花鯊、黑鯊、蝠鱝科 違者可罰15萬元

臺灣多了3種鯊魚或將禁捕!農業部於3月6日預告修正「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漁獲管制措施」,將增列我國沿近海域禁止捕撈污斑白眼鮫、平滑白眼鮫及蝠鱝科所有種,並與現行規定禁捕的大白鯊、象鮫、巨口鯊統稱為軟骨魚類。

雷達如何「看見」雨?揭開暴雨來臨前的氣象徵兆
Apr. 10 2025

雷達如何「看見」雨?揭開暴雨來臨前的氣象徵兆

自古以來,人類對天氣的觀察從未停歇。早期的氣象預測依賴肉眼觀察與經驗,古人透過雲層形態、風向變化推測風雨。然而,隨著科學進步,氣象學逐步從直覺判斷轉向科學測量。氣壓計、溫度計的發明,以及地面觀測站的建立,讓人類對氣候變化的理解更加具體而精確。 然而,這些傳統方法仍有局限,難以即時掌握大氣的細微變化。暴雨經常來得突然,預測準確度也受到測量技術的限制。直到 20 世紀中葉,雷達技術的發展,讓氣象觀測進入全新的階段,使人類能夠更有效地監測降水的強度、範圍與移動路徑。 雷達究竟如何「看見」雨?它的技術發展過程中,又經歷了哪些關鍵變化?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雷達的發展歷史、運作原理,以及它如...

汽車輪胎會讓鮭魚受到毒害,人類也難以倖免?
Apr. 08 2025

汽車輪胎會讓鮭魚受到毒害,人類也難以倖免?

科學家發現,太平洋西北地區的鮭魚數量之所以會減少,罪魁禍首原來是汽車輪胎產生的顆粒,而且這些顆粒還可能會進入人體……

海中黃金:鯨魚尿的神奇力量
Mar. 25 2025

海中黃金:鯨魚尿的神奇力量

鯨魚每天排出超過946公升的尿液,對維持海洋生態很有幫助。 在蔚藍的大海中,一頭剛滿月的座頭鯨正依偎在母親身旁。轉眼間,一團深黃色的尿液噴湧而出,宛如金色煙霧彈般在海中散開,讓整片水域都泛起了一抹綠意。 此情此景透漏出一個維繫海洋健康的重要線索──鯨魚尿液。 長期以來,科學家關注鯨魚糞便(又稱「鯨泵」)中的營養成分,是如何隨著鯨魚在深海覓食後,一路游抵海面排出,進而滋養淺海生物。 然而,科學家始終忽視了另一項關鍵的營養來源──尿液。 如今,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研究補上了這一塊知識缺口──指出鯨魚尿液是海洋生態維持...

JUN. 2025

異種移植大未來

基因改造豬能否解決器官捐贈荒?

異種移植大未來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