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
Aug. 11 2025

低「碳」蛋白質的好選擇 漁業整體去碳化為何仍是問題?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 漁業和水產養殖相較陸上畜牧而言,是更低碳的蛋白質獲取方式,近年需求量也持續上升,不過考量到法規緩慢且未強制轉型,其碳排放仍不可忽視,台灣漁業又該如何跟進?

不只是口號,百靈佳殷格翰以行動成為永續推手
Aug. 08 2025
Sponsored

不只是口號,百靈佳殷格翰以行動成為永續推手

在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危機日益嚴峻的當下,企業如何以實際行動回應永續挑戰?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給出了一個溫暖而堅定的答案。 2025年11月16日,百靈佳殷格翰將攜手《國家地理》雜誌,於新北八里舉辦一場別具意義的「野生動物路跑」活動。這不僅是一場結合運動與公益的盛會,更是一場企業與社會共同為自然發聲的行動。

昔日盜獵者投身守護稀有鳥類
Jul. 30 2025

昔日盜獵者投身守護稀有鳥類

歷經數十年政治動盪,曾經的盜獵者與社區民眾如今攜手守護孟加拉鴇。

台灣白海豚剩不到50隻 學者王愈超:族群數量每年約下滑3~4%
Jul. 29 2025

台灣白海豚剩不到50隻 學者王愈超:族群數量每年約下滑3~4%

台灣白海豚面臨生存危機。7月17日,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與水下噪音協會,與台裔加拿大博士王愈超(John Wang)召開記者會,分析台灣白海豚數量驟減及其原因。學者警告,台灣白海豚從2002年約99隻,迄今僅剩45~50隻,若再無行動,將是下個滅絕的鯨豚物種。

鯊魚越來越小?錘頭鯊會列下一個禁捕名單? 跟著專家徐華遜逛漁港找答案
Jul. 21 2025

鯊魚越來越小?錘頭鯊會列下一個禁捕名單? 跟著專家徐華遜逛漁港找答案

來到台東成功漁港,地上放了一排又一排漁獲,漁民分工合作,有的在秤重、貼上價錢重量紙條;有的在割鰭、割頭、割內臟;有店家拿起軟水管,沖刷地上的黏液、血跡。 有漁船靠岸了。漁民從甲板上拉出一條又一條俗稱水鯊的大青鯊上岸,牠們的皮膚滑滑亮亮,眼睛清澈發光。突然有民眾輕呼,原來這時有一大條紅肉ㄚ髻鮫要上岸,擁有廣闊視野優勢的牠,顯然沒能逃過一劫。「啪啪」、「啪啪」,另外有兩條身長只有前臂大的小錘頭鯊也被堆疊起來,等待下一輪秤重、切割、運送。這些海中頂級掠食者,已不再掙扎。

不只富饒漁場,更是豐裕生態系!從魚胃和魚肉出發,認識「淺灘」海域
Jul. 18 2025

不只富饒漁場,更是豐裕生態系!從魚胃和魚肉出發,認識「淺灘」海域

臺灣周圍被海洋圍繞,有許多魚類可以捕撈,有優美風光能夠欣賞。但是假如沒有背後廣大的海洋生態系支持,便不可能維繫經營。臺灣有一類海域因其深度相對於周圍海域較淺,而稱為「淺灘」,存在於基隆、苗栗、彰化、東沙、南沙,以及臺灣海峽南部等地的外海水域。它們支持豐富的生態系,也是漁業經濟的根基,無疑是值得研究的對象。 資源豐富的淺灘海域 淺灘海域由於基礎生產力較高,能養活較多生物,容易成為眾多生物的聚集地,既是育幼場、棲息空間,也是遷徙性動物,如鯨豚、海鳥、洄游性魚類的重要覓食地區。人類也善用各種資源,展開捕魚、養殖、觀光等活動。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的王怡甄助理教授解...

歷經長達41年的圈養生活,海生館明星海龜「荷黑」要回家了!
Jul. 15 2025

歷經長達41年的圈養生活,海生館明星海龜「荷黑」要回家了!

幾十年前在阿根廷外海受困漁網的海龜荷黑,終於要回歸故鄉大海。但這趟返鄉之旅困難重重,荷黑要怎麼回家?一起來看看!

AUG. 2025

為動物緝凶

鑑識科學如何打擊野生動物犯罪

為動物緝凶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