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的 CO2濃度和一個暖化的地球代表植物會長得更大,也有更長的時間把陸地吸乾。這對人類的水源供應而言是個壞消息。 在本世紀結束前,植物可能會消耗掉更多的水,讓住在北美、歐洲和中亞的人們能使用的水變少──就算下雨和降雪增加也一樣,一份11月初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的新研究這樣描述。 植物是水循環的主要調節者,影響60%從陸地流往大氣的水分。現在有研究顯示,氣候變遷是如何經由好幾個途徑改變著這個重要的循環。 「植物就像是大氣的吸管,控制著水如何從陸地流向大氣。」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氣...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一份全面性的研究回顧,光害是昆蟲的族群迅速減少的關鍵因素,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研究人員說,夜晚的人工光源多方面影響昆蟲的生活,包括誘困飛蛾致死、使老鼠和蟾蜍更容易獵捕昆蟲,以及掩蓋螢火蟲的交配訊號。 昆蟲大約有百萬多種,大多數仍未科學界所知,並且大約有一半是夜間活動的物種。白天活動的昆蟲晚上休息時也會受到光線的干擾。德國和波多黎各都曾傳出昆蟲的族群崩潰的現象。今年2月發表的第一份全球性研究回顧指出,昆蟲族群大規模下降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災難性崩潰」。最新的研究回顧則指出:「世界各地的昆蟲正在迅速減少。少了牠們會對地球的生命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我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