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觀測了太陽系內的「半人馬小天體」29P/Schwassmann-Wachmann 1(簡稱29P),捕捉到了之前未曾觀測到的氣體噴流。這一發現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半人馬小天體以及行星形成的過程。 「半人馬小天體」之所以得名,是因其特徵兼具小行星和彗星的性質,像是混合體,猶如古希臘神話中的半人馬。這類天體處於一個天體動力學的過渡階段,由於受到行星微弱的重力擾動,它們逐漸從海王星外的穩定軌道(即寒冷的柯伊伯帶)向內太陽系移動。半人馬小天體逐漸從穩定的小行星狀態轉變為活躍的彗星狀態,最終可能成為短周期彗星。...
超新星爆炸不僅是釋放大量能量,它還會為宇宙注入重元素,甚至可能對地球上的生命產生深遠影響。科學家在地球海底沉積物中發現了鐵同位素60Fe的兩次聚積,一次是在約200萬至300萬年前,另一次則是在約500萬至600萬年前。這兩次鐵的聚積都與超新星爆炸有關。 在一份提交給《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審核的論文中,科學家研究了來自這些爆炸的能量到達地球的程度以及這些輻射影響地球生命的可能性。研究人員表示:「大約200萬到300萬年前的60Fe峰值可能來自於天蠍─半人馬座星協(距離大約140秒差距)或杜鵑─時鐘座星協(距離大約70秒差...
在距離地球4000光年遠的宇宙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類地行星,顯示了地球未來可能的命運。當太陽演化為白矮星後,地球可能會成為一顆被冰封的星球,並遷移到比火星更遠的軌道上。 這個行星系統由一顆質量約為太陽一半的白矮星和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組成,該行星的軌道距離約是地球目前與太陽距離的兩倍。這一系統是通過2020年的微重力透鏡效應發現的,當時該系統經過一顆背景星,導致背景星光亮度增強了約1000倍。這種透鏡效應使得科學家可以估算出該系統的基本參數,但由於透鏡星光被其他背景星光掩蓋,他們無法立即確定其性質。三年後,科學家使用位於夏威夷的凱克天文台進行了進一步觀測,確定這顆行星的主星是一顆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