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研究普遍認為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螺旋或棒旋星系。然而,像銀河系這樣子的漩渦狀星系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一組由瑞士日內瓦大學等不同學術單位組成的團隊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影像,分析並發現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螺旋星系。
這份研究於2025年4月16日發布於《天文與天體物理學報》(Astronomy & Astrophysics)期刊上。團隊發現的這個星系的紅移值高達5.2,是目前找到的宇宙初代星系候選者中最高的。估計這個星系大約距離地球130億光年,相當於大霹靂後10億年宇宙的樣貌。團隊引用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燭龍」為其命名,取其「開眼為晝、閉眼為夜」來描述這個星系所處的宇宙時期。
燭龍雖然古老,但因為他的光線花費了130億年才到我們的眼中,因此我們看到的樣貌應該是他年輕時的樣子。儘管如此,科學家們卻發現他擁有成熟的核球、螺旋臂結構,且直徑達6萬光年,和銀河系的形狀、大小都非常類似。過去的研究認為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得花費數十億年才能形成,但這項發現顯示螺旋星系形成所需的時間與誕生的時期都比我們所認知的還要早許多。
科學家們希望未來能繼續藉助詹姆斯韋伯望遠鏡,以及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列(ALMA)繼續觀察這個星系,好了解宇宙誕生初期星系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