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太總署(NASA)在2022年執行的DART實驗任務成功撞上一個小行星衛星迪莫弗斯(Dimorphos)時,它不僅釋放出大量巨石,還成功改變了這顆小行星的軌道。不過,近期由馬里蘭大學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卻發現,雖然任務成功證明了撞擊可以改變小行星的路徑,但伴隨而生的巨石會在意想不到的方向產生力量,這可能會使未來的偏轉小行星的工作更加複雜。 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是美國航太總署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共同合作的一項計畫,在2022年9月執行世界首次利用撞擊來改變小行星軌道的實驗。在DART撞擊前10天,天文學家從探測器釋放了由義大利製造的小型太空船LICIAC...
雖然說我們常認為大麻是能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的工具,但就算是食用形式的大麻,現在也發現跟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機率的增加有關。 隨著大麻在美國益趨主流,研究人員也愈來愈關切大麻對心臟健康的影響──在本來就已經包括有精神病症狀和思覺失調的潛在健康風險名單中再添一筆。 刊登在《心臟醫學》(Heart)期刊上的一篇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共24篇研究中的數據,發現大麻的使用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的顯著增加有關──包括「心肌梗塞、中風和心血管相關死亡。」法國土魯斯大學中心醫院的臨床藥理學家、同時也是該計畫研究人員的艾蜜莉.朱安朱斯(Emilie...
蟬形齒指蝦蛄的眼睛,是科學界目前所知構造最複雜的眼睛。這對眼睛看得到12種顏色,並擁有16種不同的感光色素,讓蟬形齒指蝦蛄成為伏擊掠食的高手,能以閃電般的速度襲擊獵物。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多毛類(Polychaeta)身上的凸起結構能發揮類似「3D列印」的能力,有助於科學家了解細胞如何再生。 雖然在野外直接見到多毛類的人不多,但根據最新研究,這些毛茸茸的小傢伙或許在未來能造福我們每一個人。 生活在海洋的多毛類(polychaetes)身上有著精緻的剛毛,有些物種甚至能憑著擺動剛毛在汪洋中泳動、在海底爬行。 「我們之所以關注多毛類,是因為牠們是研究再生生物學的絕佳模範。」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弗洛里安・萊布勒(Florian Raible)說:「牠們不只能再生大部分的身體,而且比其他生物表現得更好。」 當萊布勒實驗室大多數人聚焦在多毛類驚人的再生能力...
科學家正致力於解開「紅色精靈」(red sprites)、「綠色幽靈」( green ghosts)與「藍色噴流」(blue jets)等出現在雷雨雲層上空的奇特現象之謎。
醫生會告訴你,人體是由細胞、組織、器官組成。 進一步分析人體的組成元素,主要的元素是氧、碳、氫、氮、鈣、磷等,除了這些常見元素,還有一些生命不可缺的微量元素。 追根究底還可以繼續問,組成人體的這些元素是從哪裡來的呢? 元素的起源跟宇宙息息相關。宇宙在誕生後的幾分鐘,製造了最輕的幾種元素:氫、氦和微量的鋰,氫和氦在宇宙中質量各占75%和25%。之後宇宙裡元素維持這樣的比例不變,直到數億年後第一批恆星誕生,恆星的出現不只照亮宇宙,也製造了其他較重的元素。
炎炎夏日,當我們準備迎接陽光、走向戶外時,就會直覺拿起防曬乳仔細塗抹。這不僅是為了防止曬黑或老化,更是為了抵禦紫外線帶來曬傷、甚至是皮膚癌的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有數萬人因過度暴露於紫外線而失去生命。 而對抗紫外線有兩種基本方法: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 ● 物理性防曬就像為皮膚穿上一層反光背心,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與氧化鋅,它能直接將紫外線反射、散射出去,保護皮膚不受侵害。 ● 而化學性防曬,則像是佈滿在皮膚上的無數個「能量轉換海綿」。它們會先將紫外線「吸收」進來,再巧妙地轉化為無害的熱能釋放掉,從而達成防護效果。 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