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土星環比以前想像要年輕得多
May. 18 2023

土星環比以前想像要年輕得多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物理學家薩沙.肯普夫(Sascha Kempf)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土星環非常年輕,這可能會回答困擾科學家一個多世紀的問題。

野生動物如何應付壓力?從狂吃到失眠都有!
May. 15 2023

野生動物如何應付壓力?從狂吃到失眠都有!

我們不是唯一會受焦慮折磨的動物。從蜥蜴到歌帶鵐,充滿挑戰的情境對各種生物都可能會有長期的影響。

韋伯揭示北落師門前所未見的內層盤
May. 11 2023

韋伯揭示北落師門前所未見的內層盤

天文學家使用韋伯遠鏡拍攝北落師門周圍溫暖的塵埃,發現這些塵埃結構比太陽系的小行星和柯伊伯帶(Kuiper belt)要複雜得多,三個嵌套帶從恆星延伸至230億公里,這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50倍,最外層塵埃盤的規模約是柯伊伯帶的兩倍,而前所未見的內層盤,則由韋伯首次揭示。 北落師門位於南魚座,是秋季南天中最明亮的一顆星,距離太陽約25光年。塵埃盤是較大天體碰撞產生的碎片,類似小行星和彗星,常被稱為「殘屑盤」。研究人員表示北落師門有類似於我們行星系統的成分,若能拍攝到足夠深的照片,透過觀察這些環,將有助於勾勒出一個行星系統的樣子。之前哈伯、赫歇爾太空望遠鏡及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

為什麼我們還沒找到外星人?科學家給出一種新的解釋
May. 08 2023

為什麼我們還沒找到外星人?科學家給出一種新的解釋

你相信有外星人嗎?天文學家一樣非常想知道答案。在過去的60年裡,人們一直在搜索廣大的宇宙中是否存在著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證據。但到目前為止,這些工作並沒有取得積極的結果。究竟無法探測到外星訊號的原因為何?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統計生物物理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Statistical Biophysics)的克勞迪奧.格里馬爾迪(Claudio Grimaldi)博士提出了一個新的解釋,其靈感竟然來自不起眼的海綿。

臺灣如何站穩量子科技浪潮?專訪「量子推動小組」執行長張文豪
May. 05 2023

臺灣如何站穩量子科技浪潮?專訪「量子推動小組」執行長張文豪

  光量子與量子通訊的未來 量子科技腳步不遠了,臺灣甚至為此成立了「量子國家隊」。我們身處這轉變的時刻,應該先做好準備,了解量子科技究竟包含哪些部分,又會帶來哪些影響。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張文豪特聘研究員長期研究光量子技術,並擔任量子系統推動小組執行長。在這次中研院「研之有物」的訪談中,張文豪除了帶領我們認識光量子技術裡的關鍵外,也會談談量子國家隊在忙些什麼?能否在這股量子科技發展的浪潮中,帶領臺灣站穩腳步?

目睹恆星吞噬行星,預示地球可能的最終命運
May. 04 2023

目睹恆星吞噬行星,預示地球可能的最終命運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當一顆垂死的恆星吞沒並摧毀一顆行星時,就會發出閃光。恆星演化理論模型指出,當恆星進入死亡階段時,體積會膨脹到原來的幾百倍,並吞噬它所經過的一切,然後噴出它的外層物質,之後坍縮成熾熱的恆星殘骸。 這與描述太陽生命結束時的演化模型是一致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基沙雷.德(Kishalay De) 說:「我們正在目睹地球的未來,如果其他文明在太陽吞噬地球的時候,從1萬光年外觀察地球,便會看到由於太陽噴射出一些物質導致突然變亮的閃焰,然後在它周圍形成塵埃,接著它又恢復原狀。」在太陽系,這個過程預計將在數十億年後發生,太陽預計會膨脹到火星的軌道,並在途中吞沒水星、...

潮境保育區新制 基隆市府擬修法納分區管理、水陸域人流管制
May. 04 2023

潮境保育區新制 基隆市府擬修法納分區管理、水陸域人流管制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潮境保育區)自2016年成立,近年水域遊憩人口增加,引發生態破壞亂象。基隆市政府4月24日宣布推動潮境2.0方案,將保育區面積從15公頃擴大至18.6公頃,並設立核心區及永續利用區,實施分區管理,未來將成全臺首個同時進行水、陸域人流總量管制的海保區。學者邵廣昭對此表示樂見,「管得愈嚴,成效就會愈好」,目前多數保育區都沒有類似規定,保育效果不彰,「潮境等於是一個模範生」。

JUN. 2023

荒野是什麼?

荒野是未經開墾、杳無人煙的地方,還是人為介入、刻意保留的某個生態時刻?

荒野是什麼?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