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天文學家使用韋伯遠鏡拍攝北落師門周圍溫暖的塵埃,發現這些塵埃結構比太陽系的小行星和柯伊伯帶(Kuiper belt)要複雜得多,三個嵌套帶從恆星延伸至230億公里,這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50倍,最外層塵埃盤的規模約是柯伊伯帶的兩倍,而前所未見的內層盤,則由韋伯首次揭示。 北落師門位於南魚座,是秋季南天中最明亮的一顆星,距離太陽約25光年。塵埃盤是較大天體碰撞產生的碎片,類似小行星和彗星,常被稱為「殘屑盤」。研究人員表示北落師門有類似於我們行星系統的成分,若能拍攝到足夠深的照片,透過觀察這些環,將有助於勾勒出一個行星系統的樣子。之前哈伯、赫歇爾太空望遠鏡及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
你相信有外星人嗎?天文學家一樣非常想知道答案。在過去的60年裡,人們一直在搜索廣大的宇宙中是否存在著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證據。但到目前為止,這些工作並沒有取得積極的結果。究竟無法探測到外星訊號的原因為何?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統計生物物理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Statistical Biophysics)的克勞迪奧.格里馬爾迪(Claudio Grimaldi)博士提出了一個新的解釋,其靈感竟然來自不起眼的海綿。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當一顆垂死的恆星吞沒並摧毀一顆行星時,就會發出閃光。恆星演化理論模型指出,當恆星進入死亡階段時,體積會膨脹到原來的幾百倍,並吞噬它所經過的一切,然後噴出它的外層物質,之後坍縮成熾熱的恆星殘骸。 這與描述太陽生命結束時的演化模型是一致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基沙雷.德(Kishalay De) 說:「我們正在目睹地球的未來,如果其他文明在太陽吞噬地球的時候,從1萬光年外觀察地球,便會看到由於太陽噴射出一些物質導致突然變亮的閃焰,然後在它周圍形成塵埃,接著它又恢復原狀。」在太陽系,這個過程預計將在數十億年後發生,太陽預計會膨脹到火星的軌道,並在途中吞沒水星、...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