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pr. 21 2025

為了對抗瘧疾,科學家想要利用人血對蚊子下毒

  • 雌性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會在人類之間傳播瘧疾原蟲。這隻雌蚊因為飲食含有螢光素而散發綠光,螢光素在紫外光下呈現綠色,並顯露雌蚊的血淋巴系統。PHOTOGRAPH BY DR. LEE HAINES

    雌性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會在人類之間傳播瘧疾原蟲。這隻雌蚊因為飲食含有螢光素而散發綠光,螢光素在紫外光下呈現綠色,並顯露雌蚊的血淋巴系統。PHOTOGRAPH BY DR. LEE HAINES

  • 雌性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會在人類之間傳播瘧疾原蟲。這隻雌蚊因為飲食含有螢光素而散發綠光,螢光素在紫外光下呈現綠色,並顯露雌蚊的血淋巴系統。PHOTOGRAPH BY DR. LEE HAINES

    雌性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會在人類之間傳播瘧疾原蟲。這隻雌蚊因為飲食含有螢光素而散發綠光,螢光素在紫外光下呈現綠色,並顯露雌蚊的血淋巴系統。PHOTOGRAPH BY DR. LEE HAINES

  • 雌性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會在人類之間傳播瘧疾原蟲。這隻雌蚊因為飲食含有螢光素而散發綠光,螢光素在紫外光下呈現綠色,並顯露雌蚊的血淋巴系統。PHOTOGRAPH BY DR. LEE HAINES

    雌性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會在人類之間傳播瘧疾原蟲。這隻雌蚊因為飲食含有螢光素而散發綠光,螢光素在紫外光下呈現綠色,並顯露雌蚊的血淋巴系統。PHOTOGRAPH BY DR. LEE HAINES

  • 雌性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會在人類之間傳播瘧疾原蟲。這隻雌蚊因為飲食含有螢光素而散發綠光,螢光素在紫外光下呈現綠色,並顯露雌蚊的血淋巴系統。PHOTOGRAPH BY DR. LEE HAINES

    雌性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會在人類之間傳播瘧疾原蟲。這隻雌蚊因為飲食含有螢光素而散發綠光,螢光素在紫外光下呈現綠色,並顯露雌蚊的血淋巴系統。PHOTOGRAPH BY DR. LEE HAINES

  • 雌性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會在人類之間傳播瘧疾原蟲。這隻雌蚊因為飲食含有螢光素而散發綠光,螢光素在紫外光下呈現綠色,並顯露雌蚊的血淋巴系統。PHOTOGRAPH BY DR. LEE HAINES

    雌性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會在人類之間傳播瘧疾原蟲。這隻雌蚊因為飲食含有螢光素而散發綠光,螢光素在紫外光下呈現綠色,並顯露雌蚊的血淋巴系統。PHOTOGRAPH BY DR. LEE HAINES

一種已獲准用於治療罕見遺傳疾病的藥物,在低劑量下就能殺死蚊子。科學家表示,這可能成為對抗疾病的新利器。

瘧疾每年導致超過60萬人死亡,而這只是眾多由蚊子傳播的致命性人類疾病之一。但如果我們能讓自己的血液對這些渴望吸血的煩人蟲子具有毒性,那會怎樣呢?

雖然聽起來像是科幻情節,但這個構想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科學家在一項3月27日發表於期刊《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究中報告,有一種稱為尼替西農(nitisinone)的藥物可以將人血變得對蚊子有劇毒性,即使患者接受相對偏低的劑量,蚊子吸食來自這些患者的血液檢體後,也會在數小時內死亡。此外,這種藥物在初始用藥後可維持效果長達16天。

AD

ads-parallax

需要注意的是,尼替西農本身無法保護人體免於瘧疾感染。然而,透過在蚊子產卵前將其殺死,這種藥物或許能夠大幅減少病媒蚊族群,達到打破感染鏈的程度。

正如依賴群體免疫的疫苗,這種藥物的潛力不在於個體對瘧疾的免疫,而是整個社區一起發揮作用來遏制疫情爆發。

儘管研究人員警告,這種工具的預期用途不是完全消滅蚊媒疾病,但它與其他策略(例如摻入殺蟲劑的蚊帳、瘧疾預防藥物、疫苗本身)搭配使用時可能提供幫助。有些地區的蚊子已發展出對其他治療的抗性,而這項新工具可能在這些地區特別有效。

寄生蟲學家兼病媒生物學家阿爾瓦羅.阿科斯塔.塞拉諾(Álvaro Acosta Serrano)是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說:「這項研究的有趣之處是我們使用一種已經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藥物,因為它可用於治療罕見的遺傳疾病。」

開發歷史很有趣的藥物

尼替西農的開發靈感來自澳洲紅千層屬植物的一種毒素,原本的預期用途是除草劑。它的作用機制是標靶一種稱為酪胺酸的必需胺基酸。

身體無法適當代謝這種胺基酸時,就會發生一類罕見的遺傳疾病,例如第一型酪胺酸血症及黑尿症。研究人員發現,尼替西農可以有效治療這類疾病,所以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在1992年核准尼替西農用於人體。

「這是唯一一種讓患有第一型酪胺酸血症的兒童存活下來的藥物。」阿科斯塔.塞拉諾說:「它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法,卻是唯一的解決方法。」雖然尼替西農會讓患者發生一系列副作用,但他說這些患者族群通常必須接受遠高於有效防治蚊子所需的藥物劑量。

有趣的是,巴西有兩位研究人員馬科斯.史特柯爾(Marcos Sterkel)和佩德羅.奧利維拉(Pedro Oliveira)在2016年發現,跳蚤、蒼蠅、蚊子等吸血昆蟲已演化出迅速處理酪胺酸的能力,因為牠們吸血後,體內會充滿酪胺酸。

更重要的是,這兩位研究人員也發現,如果能夠干擾這個處理程序,吸血昆蟲就會死亡。

他們得知阿科斯塔.塞拉諾在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院的實驗室當時在研究另一種稱為采采蠅(tsetse fly)的吸血病媒寄生蟲,於是聯絡對方以探討尼替西農是否能夠發揮作用。不久之後,這個團隊就擴展研究來探討尼替西農對於蚊子的作用。

因此,尼替西農的用途從殺死植物到拯救孩童,又變成可能對抗一種致死性疾病。

防治瘧疾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

如今任職於聖母大學的阿科斯塔.塞拉諾說,因為尼替西農已通過嚴格的安全標準,所以將這種藥物轉為用於對抗蚊媒疾病時,所需的核准程序也會比較少。例如,尼替西農目前已核准用於新生兒和幼童,且用於孕婦時並無有害事件的紀錄。這也是研究結果大有希望的原因之一。

約翰霍普金斯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分子生物學家喬治.迪莫普洛斯(George Dimopoulos)專攻蚊媒疾病,他說:「我認為這項研究非常有趣。」

首先,他表示尼替西農可能用於對抗蚊媒疾病的構想是全新的思路。其次,這種藥物的副作用似乎比同樣可用於預防瘧疾傳播的伊維菌素(ivermectin)輕微,而且療效比較強,這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當然,迪莫普洛斯也指出幾個缺點。

「瘧疾是一種貧窮病。」迪莫普洛斯說:「任何變得昂貴或高成本的方法都不會奏效,特別是這樣的介入方法,因為我們其實不是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個體不感染瘧疾,而是保護整個族群。」

尼替西農目前治療的疾病很罕見,這代表它依然過於昂貴,無法投入廣泛部署。不過,隨著相關研究興趣逐漸增加,阿科斯塔.塞拉諾希望尼替西農的成本降幅可達80%。

這種預防措施的間接性質也可能成為阻礙。迪莫普洛斯說:「我們總是很難說服大家使用不會保護他們自己的藥物。」

不過他說,未來或許有可能合併使用尼替西農治療與抗瘧疾藥物。這種治療也可能透過用於附近家畜來提升效果,而家畜實際上有類似蚊子誘餌的作用。

同樣地,因為蚊子也仰賴花蜜做為食物來源,所以科學家也進行實驗,將裝有花蜜的袋子摻入可標靶蚊子卻不會對其他傳粉者產生毒性的殺蟲劑。

「所以理論上,我們也可以使用尼替西農,透過這樣的技術來毒殺蚊子。」迪莫普洛斯說:「不一定要對人類用藥。」

抗性也是任何蚊蟲防治方法的疑慮之一。不過,關於蚊子是否可以演化出耐受這種毒素的能力,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不論尼替西農未來可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阿科斯塔.塞拉諾和迪莫普洛斯都認為,將它用於專為各族群制定的多面向方法才會最有效。

「在某些地方,藥物併用疫苗會有比較好的作用。在其他地方,基因工程蚊子等新技術及噴灑殺蟲劑會有比較強的效果。」迪莫普洛斯說:「這有點像是個人化醫療。」

「防治瘧疾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他說:「我也不認為未來會出現這樣的辦法。」

 

延伸閱讀:動物輸血需求爆增,如何為捐血犬貓築起健全醫療後盾? / 人類即將迎來病媒蚊防治的新紀元?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Fixed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