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發現銀河系內最大的恆星級質量黑洞
Apr. 18 2024

發現銀河系內最大的恆星級質量黑洞

歐洲太空總署Gaia任務團隊宣布在銀河系內發現了一顆新迄今最大的恆星級質量黑洞,其質量高達太陽的33倍。這項發現對大質量恆星演化末期的理論及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當大質量恆星演化到生命盡頭時,由於自身重力坍縮,引發一場超新星爆炸。在爆炸之後,剩下的是恆星的超高密度核心殘骸。根據恆星的質量,這高密度核心殘骸可能是一顆中子星,密度高到一茶匙的大小重約一兆公斤;或者是一個黑洞,一個重力場大到連光都無法逃離的物體。目前銀河系內所發現由上述恆星演化到盡頭後生成的「恆星級質量黑洞」(註: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 A*」為四百萬倍太陽質量,其不屬於恆星級黑洞的範疇。)平均質量為10倍太陽質量。在...

快來見見這種新發現的鮮紅色「走路魚」!
Apr. 15 2024

快來見見這種新發現的鮮紅色「走路魚」!

眼前這隻怪裡怪氣、俗稱「海蟾蜍」的單棘躄魚,雖然看起來像個鉤針編織品,但牠可是在智利海底山脈發現的百來種新物種候選者之一。 科幻節目裡到處都是與外星生物邂逅的情景,但人們想象出來的生物在「古怪」這一點上,卻鮮少能夠與深海生物一較高下。近期在智利外海探索的團隊最近發現了一百多種相貌奇特、很可能是全新物種的生物。 「雖然在片世上最孤遠、最罕有人跡的海域發現新物種並不意外,但能找到數十種新物種還是挺讓人感到興奮與鼓勵的。」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暨此次研究的首席科學家哈維爾.塞拉尼斯(Javier Sellanes),在寫給《國家地理》的電子郵件中表示道。 科學家們在202...

趴睡或仰睡,哪種姿勢比較好?本文告訴你一些已經破解的睡眠迷思
Apr. 15 2024

趴睡或仰睡,哪種姿勢比較好?本文告訴你一些已經破解的睡眠迷思

你可能聽過仰睡或趴睡的風險,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嘗試改變睡姿可能弊大於利。

發現銀河系中週期最長的古典造父變星
Apr. 14 2024

發現銀河系中週期最長的古典造父變星

波蘭華沙大學和其他地方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新的古典造父變星。這顆新發現的恆星被命名為OGLE-GD-CEP-1884,在銀河系內已知的此類變星中,它的脈動週期最長,這項發現已發表在論文預印本網站arXiv。 造父變星(Cepheid variable)是明亮的巨星,由於規律的恆星脈動造成光度會隨時間變化。由於變化週期與光度密切相關,天文學家利用它們來測量星際和星系間的距離。古典造父變星,也稱為第一族造父變星,會經歷幾天到幾個月非常規律的週期脈動。 由華沙大學伊戈爾.索斯岑斯基(Igor Soszyński)領導的團隊報告發現了一顆新的此類變星。這顆新恆星是由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台(...

用石墨烯把水夾成冰!室溫下的 2D 奈米薄冰原來是鐵電材料?
Apr. 12 2024

用石墨烯把水夾成冰!室溫下的 2D 奈米薄冰原來是鐵電材料?

  超薄室溫冰晶:意外的鐵電材料 水在攝氏零度以下會結冰。然而,當水被擠壓到極限時,會形成二維的奈米薄冰,不僅室溫下穩定存在,還有從未見過的鐵電特性(Ferroelectricity),而石墨烯則是實現這種擠壓條件的關鍵。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的謝雅萍副研究員,她與我們分享了實驗室如何意外發現這層特殊的二維薄冰,以及團隊如何利用二維薄冰的鐵電特性製作有記憶電阻功能的奈米元件,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地震基本險是什麼? 921後建物「輕損」更常見 牆壁裂、電梯壞了不能賠
Apr. 09 2024

地震基本險是什麼? 921後建物「輕損」更常見 牆壁裂、電梯壞了不能賠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3日花蓮強震至今,全臺已有800多件建物毀損,但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計,至今僅有15戶符合全損,能夠獲得「地震基本險」理賠。學者提醒民眾,購屋貸款時強制要求投保的地震基本險,理賠僅針對住宅全損;近年新屋結構較穩定,輕損反而是「後921」時期的另一關注課題。若有餘裕,民眾可加保「輕損地震險」或「擴大地震險」,讓保障更完善。 921後政策性地震險 理賠上限150萬「不夠賠」 根據消防署災害防救資訊系統(EMIC)統計,截至今(8)日中午12時,403花蓮大地震已造成全臺868件建物毀損。 時間拉回1999年的921大地震,當時全臺約有5萬...

看招!電子直接 Z 字跳,讓光觸媒將二氧化碳變成化工原料!
Apr. 05 2024

看招!電子直接 Z 字跳,讓光觸媒將二氧化碳變成化工原料!

  利用奈米材料創造被動減碳路徑 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2023 年 9 月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臺灣夏天飆破 38 ℃ 的頻率逐漸增加。為了避免地表升溫超過工業化前水準的 +1.5 ℃,世界各國訂出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設法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減碳解方除了低碳電力之外,直接減少二氧化碳也是一條路徑。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陳貴賢特聘研究員,他的研究專長是奈米能源材料,我們將介紹一種複合光催化材料:硫化鋅(ZnS)/硫化銦鋅(ZnIn2S4,簡稱 ZIS),在太陽光照射下,此材料表面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會將二氧化碳還原成有...

JUL. 2024

原住民族逆轉未來

全球各地最早的住民如何找回環境、文化與自我認同主導權

原住民族逆轉未來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