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為了了解中子星尚無法解釋的特性,物理學家模擬了超過100萬個狀態方程,而透過如此大量的模型計算後,法蘭克福大學物理學家對中子星的內部結構得出了一個結論,即根據質量的不同,其核心可以是非常堅硬或非常柔軟。 中子星是極其緻密的天體,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產物。其質量和太陽相當,甚至更大,但卻不可思議地被壓縮成一個直徑與大城市相當的球體。自六十多年前發現它們以來,科學家便一直試圖破解它們的結構,但至今,我們仍對中子星的內部所知甚少。由於它們的極端特性,使它們無法在地球上的實驗室中重現,因此僅能透過模型計算,模擬中子星內部的極端條件,而這也是最大的挑戰,在狀態方程的幫助下,描述密度和溫度等各種特性...
美國航太總署(NASA)在上週四的記者會上又發布了兩個異常明亮的極遙遠星系,這兩個特殊天體是在過去所發現巨型星系團Abell 2744的外圍區域,雖然這些星系都僅有銀河系的百分之幾大小。 這兩道遙遠的星光分別來自於大爆炸後4.5億年及3.5億年,其中第二個的紅移值約為12.5,又叫做GLASS-z12,代表著迄今為止所見最遠的星光;當天體離我們越遠,它們的光抵達地球所需的時間就越長,因此凝視遙遠的宇宙深處就像看到遙遠的過去,而且受到宇宙膨脹拉伸的影響,原先光線的波長也被拉伸成紅外光,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紅外光解析率比過往的任何...
抗凍蛋白、含糖細胞、關閉大腦,許多動物為了熬過冬季,發展出各種令人驚嘆的方法來暫停生理機能。 好幾年前,我大學的課堂上有位教授示範了個震驚所有人的展演:他先是拿出了一隻凍成塊但還活著的木蛙(wood frog),接著突然把牠往牆壁上砸。木蛙碎了一地,嚇得大家倒抽了幾口氣。 幾分鐘後,教授才解釋道說,其實他沒有真的把木蛙砸碎,而是用了塊大冰塊來代替木蛙,好達到戲劇效果。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木蛙真的會結凍好度過冬季,直到春天才再度解凍。 木蛙是地球上最常用來研究「結凍」的動物之一。當秋天氣溫下降時,木蛙會窩在樹葉堆中,任憑寒氣滲入體內,直到心臟、大腦乃至整個身子都折服於此。不...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孫文臨花蓮報導 人象衝突頻頻登上媒體版面,為瞭解在地農民的真實想法,來自越南的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博士生阮文越(Van Viet Nguyen)在越南同奈生物圈保護區(Dong Nai Biosphere Reserve)蹲點一年,發現傳統的威嚇、驅趕等方法不能解決問題,且多數居民都希望能與當地的野生亞洲象共存。 阮文越的研究登上國際期刊《全球生態與保育》(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更引起國際媒體關注。指導教授李俊鴻說,這可能是越南第一次以社區居民為本的方式,針對人象衝突管理措施提出的建議。
地球氣候經歷了一些巨大的變化,從全球火山活動到使地球變冷的冰河期,再到太陽輻射的劇烈變化。然而,在過去的37億年裡,生命也一直在不停變動。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地球上存在一種「穩定反饋」(stabilizing feedback)機制,在數十萬年裡將氣候從邊緣拉回來,使全球溫度保持在穩定的、適合居住的範圍內。 研究人員認為一種可能的機制「矽酸鹽風化作用」的地質循環過程所導致,矽酸鹽岩石緩慢而穩定的風化作用涉及化學反應,最終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吸收到海洋沉積物中,並將其包裹在岩石內。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