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期
共 11 篇內容
為什麼我們總是以貌取人?心理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人類演化需求帶來的根深柢固的能力。生態心理學家詹姆斯‧吉布森就主張,人類的視覺感官提供了許多我們自己難以察覺的豐富意義,讓我們能快速判斷如何與環境與他人進行互動。 心理學家進一步指出了幾種影響我們對外貌判斷的特徵,例如不對稱的臉孔會被視為是低健康度的表現;娃娃臉會讓人覺得此人誠實、天真;憤怒的表情讓人想要迴避,友善表情則讓人想要親近;與我們類似的面孔會帶來好感,而與我們不同的面孔則引發負面情緒。 神經學研究甚至發現,異常或陌生的面孔會激發腦部的杏仁核活動。杏仁核是人腦處理威脅反應的器官,這說明這種對面孔的情緒反應有生理學上的根源。 ...
某些動物飽受形象問題所苦,不論是因為外表特殊、衛生習慣不好或出人意表的行為。當然,牠們突出的特徵可能也正是牠們的超能力。 撰文:A.J.賈各布斯 A.J. JACOBS 攝影:喬.沙托瑞 JOEL SARTORE 禿鷲一定是地球上最常遭到謾罵的動物之一。英文名稱「vulture」本身就是一種侮辱,與貪婪剝削者是同義詞。從某方面來說,禿鷲的名聲不好是可以理解的。首先,牠們既不可愛也不討喜,因為牠們體態佝僂、頭部光禿、眼神賊亮。牠們整天都在吃死掉的動物,而且進食方式令人作嘔,是從口、鼻或肛門等比較柔軟的部位進入屍體。 在非營利保育組織「遊隼基金會」擔任非洲計...
羅馬尼亞鄉間僻靜的村落裡,村民至今保存古老傳統,維續當地的田園生活,也為更豐富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範本。 撰文:布瑞特.馬丁 BRETT MARTIN 攝影:潔瑪.米羅達 GEMMA MIRALDA 清冷的黃昏夕照下,三個男人圍坐在牧師寓所內的一張木桌旁,這裡是外西凡尼亞建於13世紀的一座教堂,屋外養著鴨子、置有蜂箱,還有一隻蓬毛白狗在漸濃的夜色中對著某處吠叫。男人們伴著柴爐溫暖的火光,一邊啜著茶、啃著蝴蝶脆餅,一邊聊著他們的家鄉:克拉瓊伏沃。 外西凡尼亞。還有哪個地方像這裡一樣,地名人盡皆知,當地實際的生活卻鮮為人知?(非洲廷布克圖或許也算一個。)就算是從...
自從紐約市這個原名為「新阿姆斯特丹」的荷蘭人殖民地建立以來,已經過了400年。當年,這裡約有30種歐洲及原住民語言,如今這個數字已經超過700,占全世界近7000種語言的10以上,也讓紐約成為有史以來語言最多元的城市。這種狀況能持續下去嗎? 撰文:羅斯.裴林 ROSS PERLIN 當語言消失,紐約市會失去什麼?塞克語是瀕危語言,原本只有尼泊爾北部的五個村子使用,不過,塞克語的未來可能必須仰賴少數幾個垂直村落,例如位於紐約布魯克林中央地區的公寓樓房。 一個少有記載、只有喜馬拉雅山上不到700人使用的純口說語言,怎麼會來到這個水泥叢林?二十幾歲的拉斯米娜....
這位傳奇性的保育工作者在新片中正視海洋遭受的破壞,為的是激發我們拯救海洋。 採訪:布萊恩.瑞斯尼克 70年來,大衛.艾登堡爵士走遍全球,記錄地球生態系千變萬化的多樣性。他現年99歲,曾為數不清的電視節目擔任旁白,他的聲音已成為自然奇觀的代名詞。但在他充滿野外奇遇的漫長生涯中,有一段記憶仍清晰無比。 1957年他三十幾歲時,來到澳洲大堡礁的一處珊瑚岩礁淺水域,在這裡生平第一次穿戴上潛水裝備近距離觀察珊瑚。「感官上的刺激好多。」他說,「數不清的小魚穿梭在珊瑚分枝間,不同的珊瑚在結構上各有特色。這讓我大開眼界,對海洋生命的錯綜複雜有了全新的體會。」 如今,...
印度西北部農民受夠了缺水問題,另覓新的謀生之道。 撰文:布萊恩.凱文 攝影:費德里柯.波瑞拉、米凱拉.巴爾博尼 在沙魯克.沙小時候,塵土飛揚的印度小城岡格阿普並不是什麼有名的地方。這個農業城鎮是周圍區域許多農民的聚集地,沙一家在附近大約1公頃土地上種植玉米和小麥。但是在拉加斯坦邦中部平原務農向來不容易,這裡是印度最大的邦,也是數一數二乾燥的地方,隨著沙年紀漸長,情況變得更加艱難,雨季變化無常,旱災更為頻繁,灌溉用水愈來愈難以取得。 到2014年左右,少年沙的父親決定在夏季乾燥炙熱的四個月放棄耕作,做起另一項讓岡格阿普從此聲名大噪的生意:冰淇淋。 說...
製作傳統日本刀的刀匠曾經有數千人,如今已寥寥可數。 撰文:愛倫.希梅爾法布 攝影:林典子 在日本京都北方約120公里處的丹後半島,一條住宅區巷弄裡有一間改建的穀倉,裡面三個男子正在玩火。熊熊火焰在攝氏1300度的熔爐邊緣燃燒,山副公輔拿著7公斤的鐵鎚敲打一塊白熱的鋼,以催眠般的節奏一拍一拍地把它敲扁,飛濺的火星如雨點般落在泥土地板上。宮城朋幸用鐵鉗抓住鋼塊,以較小的木槌重擊,與鐵鎚的節奏相互呼應。不遠處,在布滿煤灰的牆壁旁的小火爐旁,黑本知輝正在泡茶。這裡是日本玄承社的總部,是世界上少數僅存的鍛刀工坊。 幾百年來,專業的刀匠為日本戰士鍛造刀刃,包括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