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我們常認為大麻是能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的工具,但就算是食用形式的大麻,現在也發現跟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機率的增加有關。
隨著大麻在美國益趨主流,研究人員也愈來愈關切大麻對心臟健康的影響──在本來就已經包括有精神病症狀和思覺失調的潛在健康風險名單中再添一筆。
刊登在《心臟醫學》(Heart)期刊上的一篇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共24篇研究中的數據,發現大麻的使用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的顯著增加有關──包括「心肌梗塞、中風和心血管相關死亡。」法國土魯斯大學中心醫院的臨床藥理學家、同時也是該計畫研究人員的艾蜜莉.朱安朱斯(Emilie Jouanjus)說。
這項研究根據的是來自全球2億人口的健康資料──也包括美國的──結果發現,跟不使用大麻的人相比,大麻使用者中風的風險高出了20%,而因心血管相關疾病死亡的風險則是兩倍。
這在美國是令人憂心的趨勢,因為從2008年開始,在美國自稱是大麻使用者的人已經增加了超過一倍。更令人擔心的還有:心血管疾病本來就是首要死因,2023年在美國已經造成了超過50萬人死亡。
有真實風險的保健食品
大麻因為醫療目的而受到廣泛運用,包括減輕化療引起的噁心,以及諸如多發性硬化症之類疾病的症狀管理。但「如今我們有很大一部分人口,認為大麻是安全的天然保健食品,但其實不是。」加州公共衛生研究所(Public Health Institute)的資深顧問琳恩.希爾芙(Lynn Silver)說。她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但撰寫了一篇專文評論:「以天然保健製品而言,大麻其實也沒有比菸草安全,而菸草也是植物做的。」
舊金山退伍軍人醫學中心的助理研究科學家維拉.普拉沃蘇德(Vira Pravosud)並未參與這項研究,她補充說:「我們總以為,抽大麻比較健康,比抽香菸安全,但這並不表示事實就是這樣,而是因為我們並不知道。」
研究人員也不確定四氫大麻酚(THC),也就是大麻所含的精神活性化合物質,和心血管系統的所有互動方式,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THC可能會提高心率、讓血壓變高,並引起發炎反應──這些都會增加心血管的壓力。有些研究顯示,THC可能也會造成血管收縮、限制血流量,可能引起血塊或中風的風險。吸入大麻煙霧也會讓使用者接觸細小的微粒物質,可能會造成動脈中的斑塊堆積,並堵住血流。
「如果你仔細看大麻煙霧的化學成分,那其實跟菸草的煙霧沒有多了不起的差別。只是你得到的是THC而不是尼古丁。」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退休菸草控制與心臟病學教授史坦頓.格蘭茨(Stanton Glantz)說。
為什麼科學家還在努力追上進度
雖說娛樂用大麻近年來大幅獲得合法地位,但大麻在聯邦層級仍屬第一級管制物質,這讓大麻的研究更加困難,並限制了科學家研究其長期影響的能力。這代表許多大麻使用者可能並不願意誠實報告自己的使用,格蘭茨說。結果,研究估計出來的風險可能都太保守了。
這項研究的其他限制,還包括無法釐清心血管風險究竟與大麻素的濃度有關,還是與使用方式的不同有關。此外,「吸入煙霧──無論是來自直接吸食、二手吸入,還是野火──都已被證實與心血管風險上升有關。」
不過,「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有一項研究,也提到食用大麻產品的人出現一些基本的生理變化,是跟心臟疾病風險有關的,」希爾芙說:「所以,吸食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顯然相當明確,但我們還不能確定的,舉例來說,就是像用吃的是不是真的比較安全。」
有幾項經過分析的研究也顯示,大麻用得愈重,心血管的風險也愈高,顯示常使用的人風險可能也會更高。有些研究人員懷疑,較年長的成人、或是本來就有心臟問題的人,可能特別容易受影響,不過這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話說回來,儘管這項研究有諸多限制,也有還不能回答的問題,但研究人員強烈認為,在決定要不要使用大麻產品之前,應該要先考量心血管的健康。「毫無疑問,[心血管方面的風險]確實有增加,」朱安朱斯說:「或許[還]看不到臨床上的嚴重性,但[有]很高的低報可能性……我認為說這種風險確實存在,還是很重要的。」
延伸閱讀:已知用麻:2500年前的古墓中發現最早吸大麻證據 / 大麻緩解疼痛:事實還是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