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美國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以其第一張海王星的圖片,展示了對太陽系行星的拍攝性能,不僅拍攝到海王星30多年來最清晰的光環,還包括全新的視野面貌。 自從美國NASA的航海家2號在1989年飛掠海王星時成為首個觀測到海王星的探測器以來,韋伯的新照片顯示出更清晰以及還沒有被探測到的行星環。除了幾個明亮狹窄的環,韋伯的圖像還清楚顯示了較弱的塵埃帶。 韋伯的近紅外相機(NIRCam)在0.6到5微米近紅外範圍對天體進行成像,所以海王星在韋伯看來並不是藍色的。事實上,除了有高空雲層的地方之外,由於甲烷氣體對紅光和紅外光的吸收非常強...
上週,美國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距離木衛二(歐羅巴)表面約350公里的範圍內飛掠,這是繼2000年伽利略號探測器後更近距離的觀察,並拍攝其表面高解析度的影像。 朱諾號任務於2011年啟動,旨在研究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在2021年成功完成主要任務後,研究團隊使用該探測器持續觀察木星的衛星,包括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一。 研究人員希望將這次與之前任務中木衛二的影像進行比較,以了解這顆衛星在過去幾十年裡有何變化。一般認為它有一層厚度約15到25公里之間的冰殼,厚厚的冰層下隱藏著一片鹹水海洋,估計有60到160公里深。這對我們尋找地球以外的生命來說是一件大事,因為液態水是所有生物的基...
初生的恆星,估計在宇宙1億歲時誕生,還不到現在宇宙年的1%。第一代恆星在天文物理學中也被稱做恆星族III(編按:依金屬豐度比例分類,恆星族I如太陽;恆星族II常見於球狀星團內的老恆星,其金屬含量豐度較少;恆星族III則是除了氫和氦,其他金屬豐度更低)。天文物理理論認為,第一代恆星形成時的大質量,導致恆星的生命週期走到超新星爆炸時,所炸出來的元素會散佈在星際空間。然而,幾十年天文學家孜孜不倦地搜索,還是沒有找到這些初生恆星存在的直接證據。 發表於《天文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天文物理學期刊的新成果,天文學家使用近紅外光譜儀,於雙子星天文台,其一的口...
新研究顯示,如果岩蹄兔唱歌時能夠維持穩定節奏,就能得到更多配偶,以及更健康的後代。 當太陽從死海升起,以色列的雄性岩蹄兔(rock hyrax)會從黑暗的地洞中爬出來,然後開始唱歌。 對於人耳而言,牠們的音調聽起來就像混合了鬣狗的嘎嘎叫聲和粉筆劃過黑板的刺耳聲響。但對於雌性岩蹄兔而言,每次合唱都是迴盪在峽谷的強力民謠──雄性維持節奏愈久,雌性就愈有可能為牠們神魂顛倒。 根據一項本週發表在《動物生態學期刊》(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的研究,科學家結合岩蹄兔求偶歌曲的光譜圖分析與許多後續繁殖季的結果,首次顯示如果雄性更頻繁唱歌和維持節奏更久,繁殖出的後...
儘管洞察號(InSight)登陸器的任務已近尾聲,但英勇的它仍持續有頂尖科學發現──首度在紅色火星觀測到隕石所產生的震波。 在我們鄰近的紅色星球上,有艘英勇的太空船即便生命已近尾聲,仍忙不迭地記錄腳下世界的顫動。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洞察號登陸器於2018年抵達火星,它的目標不在頭頂上的天空,而是要感受這顆星球的顫動,測量它的地震和低吼,幫助科學家測繪火星內部。但洞察號也捕捉到火星受太空岩石撞擊所產生的顫動:洞察號已經偵測到至少四顆隕石撞擊火星的訊號,而科學家也在軌道拍攝的影像中發現因此而產生的隕石坑。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伊莉莎白.希爾博(Elizabeth Silb...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