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猛的鬣齒獸有的大小如家犬,有的則堪比北極熊。如今,透過一顆新發現的鬣齒獸化石,科學家對這種神秘生物又揭開了更多面紗。
海因里希.哈德(Heinrich Harder)為威廉.布謝(Wilhelm Bölsche)所著《史前動物》(Tiere der Urwelt)繪製的鬣齒獸科成員。這種已滅絕掠食者的新化石讓科學家能夠更了解牠們如何生活與狩獵。PHOTOGRAPH BY FLORILEGIUS, ALAMY STOCK PHOTO
早在狼或大型貓科動物出現之前,巨大的鬣齒獸(Hyaenodont)早已在大地遊蕩。
雖然名字有「鬣」字,但是這些肉食動物並不是鬣狗。鬣齒獸是一種古老的四足食肉動物,大約在距今5600萬至500萬年前從古歐洲擴散到非洲、亞洲與北美洲。
大部分鬣齒獸物種體型較小,和中型犬差不多,但是體型最大的超過1300公斤重,比北極熊還大。當貓和狗的祖先都還是小型動物的時候,這些大型物種就已經是頂級掠食者了。
最近獲得描述的一顆化石顱骨讓古生物學家能夠以史上最仔細的程度觀察一種具備劈開血肉的咬合力的鬣齒獸。
這顆史前顱骨從埃及有3000萬年之久法尤姆盆地(Fayum Basin)岩石中出土,屬於一個新的鬣齒獸屬。
「這顆頭骨出土的時候上下顛倒,當時我的同事注意到地面突出巨大的牙齒。」論文第一作者,曼蘇拉大學古生物學家索羅可.阿爾阿什卡(Shorouq Al-Ashqar)說。
希爾托芭絲特齒獸化石顱骨的俯視照片。PHOTOGRAPH BY AL-ASHQAR ET AL., 2025
希爾托芭絲特齒獸化石顱骨的仰視照片。 PHOTOGRAPH BY AL-ASHQAR ET AL., 2025
希爾托芭絲特齒獸的左側照片。根據顱骨和牙齒的形狀,科學家認為這個物種有強勁的咬合力。PHOTOGRAPH BY AL-ASHQAR ET AL., 2025
隨著岩石被一點點剝離,古生物學團隊欣喜若狂。這是一顆完整的頭骨,連同牙齒一同保存下來,且呈立體狀態,並未被壓扁成薄片。「對古生物學家來說,找到完整且立體的顱骨就像一場夢。」阿爾阿什卡說。
原來這顆頭蓋骨屬於一個未知的鬣齒獸屬。阿爾阿什卡和他的同事將這隻野獸命名為希爾托芭絲特齒獸(Bastetodon syrtos),屬名意思是「像貓首女神芭絲特一樣的牙齒」,結合古埃及貓女神芭絲特與這種化石生物如貓的牙齒。古生物學家對這種肉食動物的描述刊登在《古脊椎動物學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上。
掠食者強勁咬合力的線索
非洲曾經發現與芭絲特特齒獸相似的化石,過去的古生物學家將這些化石歸類為來自歐洲的另一種鬣齒獸:翼齒獸(Pterodon)。然而這顆法尤姆盆地出土的化石是其他新的生物。
「他們論證芭絲特齒獸是一個新的屬的內容相當有說服力。」瑞典國家自然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拉斯.維德林(Lars Werdelin)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阿爾阿什卡和他的同事推測,芭絲特齒獸生前重約27公斤。他並非最大型的鬣齒獸,但也不是最小的。維德林指出,這種史前哺乳動物的體重與條紋鬣狗或小型雌性花豹相當。
芭絲特齒獸的牙齒顯示這種史前哺乳動物有能耐切割肌肉組織。
化石頭骨通常缺少牙齒,但芭絲特齒獸的頭蓋骨保存了直到犬齒的完整上排牙齒。齒列的排序顯示芭絲特齒獸的牙齒總數比其他部分鬣齒獸少,缺了一顆前臼齒和另一顆其他物種有的臼齒。芭絲特齒獸的口鼻部因此較短而寬,更像貓,適合施展強大的咬合力。
目前古生物學家能從芭絲特齒獸的牙齒得知,這種動物將強大的咬合力用來撕開肌肉、內臟與屍體中其他較柔軟的部位,而不是骨頭這樣堅硬的部位。這種掠食者牙齒的形狀與排列顯示它們最適合用來剪切肉。
這種哺乳動物的顴骨粗壯,在腦殼與臉頰之間形成空隙。牠們生前,強壯的閉口肌會穿過這些孔洞。芭絲特齒獸等鬣齒獸也演化出了有剪切作用的頰齒,功能與現今貓科與犬科動物用來切割與咬碎食物的「裂肉齒」(carnassial)相似,這是一種趨同演化的例子。
綜合以上觀察,阿爾阿什卡和同事提出芭絲特齒獸是「超級肉食動物」(hypercarnivore),也就是主要攝食肌肉、內臟與屍體較柔軟的部位,而不咀嚼或咬碎骨頭的食肉哺乳動物。
拼湊鬣齒獸的系譜樹
在芭絲特鬣齒獸生活的年代,史前埃及是熱帶雨林,阿爾阿什卡說。這片棲地是像埃及猿(Aegyptopithecus)這樣的早期猿類、古代河馬和早期象的家。芭絲特齒獸可能會狩獵小型生物,並且撿食大型動物的屍體。
然而,高度肉食的鬣齒獸究竟如何狩獵依然是個謎團。
「我們沒有足夠的顱骨和顱後骨骼可以確認。」維德林說。換句話說,沒有和化石顱骨搭配的軀幹,就很難得知芭絲特鬣齒獸和其他鬣齒獸究竟像狼一樣追逐晚餐,或像貓一樣伏擊獵物,又或者用其他完全不同的方式狩獵。
鬣齒獸消失的原因也依然成謎。
超過5600萬年以前,最早的鬣齒獸歷經演化出現,當時地球正從小行星撞擊引發的大滅絕中恢復,這場大滅絕終結了恐龍的時代與遍布全球的溫暖潮濕森林。鬣齒獸在那個時代是分佈最廣、最多產,有時也是最大的掠食動物。雖然牠們的解剖構造獨特,但是牠們的生態區位和後來貓、狗、鬣狗與熊演化而至的位置相似。
或許這些我們較熟悉的肉食動物的演化導致鬣齒獸的衰亡。
鬣齒獸在史前埃及的叢林中徘徊的時候,食肉目以下包含貓和鬣狗在內的一群動物已經和包含狗、熊與鰭足類的另一群動物分開演化了。早期的貓和狗開始多樣化,並且在3000萬年前散佈到新環境,以小型獵物為食,而鬣齒獸則捕食較大型的獵物。
傳統上,古生物學家認為貓、狗、鬣狗和其他有親緣關係的動物崛起以後在一定程度上擊敗了鬣齒獸。然而沒有切確證據支持這個說法。
其實最近古生物學家開始質疑是否有其他壓力,例如世界開始變冷以及草原擴張以取代消失的森林,導致鬣齒獸更容易滅絕,而現代食肉動物單純只是循著鬣齒獸的腳步演化。
芭絲特鬣齒獸和牠的親戚無疑是強大又駭人的掠食者。如此兇猛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的原因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延伸閱讀:北半球首度發現巨鳥化石!3.6公尺的牠可能曾是古代人族的點心 / 劍齒虎的翻案:新化石分析重新描繪了這種駭人大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