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家中的空氣可能潛藏著微粒、重金屬,甚至有毒分子,而罪魁禍首,可能就是你的加濕器或水氧機……
冬季時,無論室外還是室內,同樣都有空氣汙染的隱憂。火爐、壁爐和超音波加溼器所產生的汙染物,一旦吸入人體,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Photograph by Don Huan Karlo, Alamy Stock Photo
提到空氣汙染,大家想到的地方往往是戶外──例如都市中汽車或公車排放的廢氣,或是工業廢氣、野火濃煙等等。不過你恐怕沒想到,家裡面的空氣汙染有可能比外面更嚴重,尤其是冬天的時候。我們七成的時間在家中度過(有35%的美國人在家進行部分或全部的工作,如果你是其中之一,待在家裡的時間就更長了),因此這些毒素可能會對你的健康產生巨大影響。
在美國,有《空氣清潔法》(Clean Air Act)管制室外空氣汙染,但並沒有類似的聯邦法律來管理住家內的空氣汙染物質。然而,冬季室內常見的毒素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包括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慢性發炎和癌症。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胸腔醫學和重症醫學醫生尼可拉斯.納西卡斯(Nicholas Nassikas)表示,部分研究甚至發現這些健康問題與提早死亡有關。納西卡斯在2024年3月與其他學者合作,為美國胸腔學會(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撰寫了一份關於室內空氣汙染的研究報告,探討室內空汙如何外洩並在室外造成健康和環境方面的問題。
室內的空氣汙染物質包括氣膠化的化學物質、金屬以及微粒等,可以經由肺部進入人體血液。我們在冬季用來讓家裡更舒適的許多東西,都是室內汙染物質的常見來源,包括柴爐、壁爐、蠟燭,以及療癒美食的烹飪過程等等。
瓦斯和柴爐會造成室內空氣汙染這件事情,已經在媒體報導之下受到許多關注,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超音波加溼器也是空汙的罪魁禍首之一。超音波加溼器會利用高頻率振動來噴出水霧,可以為開著暖氣的室內增加溼度,但有時也會釋放出有毒重金屬,並且殘留在空氣中。
「冬天時空氣比較乾燥,水分蒸發得快,但是水中的顆粒會殘留下來。」深入研究這個問題的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環境與水工程學教授安德莉亞.迪崔(Andrea Dietrich)表示。
超音波加溼器會將有毒金屬氣膠化,造成呼吸困難。 Photograph by Microgen Images/Science Photo Library
吸入超音波加溼器產生的顆粒帶來的風險
超音波加溼器的危險程度,受到使用頻率等諸多因素影響,尤其是機器裡用的是什麼水。許多加溼器的說明書,都建議使用者除了蒸餾水或逆滲透水之外,不要使用其他的水。然而,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調查,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通常是用自來水來為加溼器或其他呼吸裝置加水。
迪崔研究發現,有些自來水會釋放出砷和鉛等神經毒素,而毒素可能會殘留在空氣中。以這些化學物質的含量來說,飲用並不會造成危害,但若是吸入體內,可能就不安全了。
「在研究中,我們以同樣的水質進行測試,比較每天飲用這些水跟呼吸加溼器排出的空氣八小時,分別會接觸到多少化學物質。」迪崔表示:「結果發現,透過吸入的方式不僅攝入量更多,風險也更高,因為這些物質在吸入體內後毒性更大。」
即使是鈣和鎂這類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當被吸入時也可能對呼吸道造成危害。迪崔表示:「肺部並不是為這些顆粒設計的,這樣會堵塞肺部通道,導致呼吸困難。」
超音波加溼器中的化學物質,大多數都會殘留在加溼器周圍,但仍有部分會飄移到空間中的其他地方,甚至是你的床附近。兒童更是容易受到這些化學物質影響,因為按照每公斤體重計算,兒童吸入的空氣量比成人更多。迪崔有一項研究模擬了常見的加溼器使用情況,發現在通風不良的小空間內使用加溼器,會導致兒童腦部和肺部的錳含量增加到危險等級。
造成室內空汙的細懸浮微粒,約有一半是燃燒產生。這張照片是在2018年攝於波蘭克拉庫夫(Cracow),圖中的伊莉比耶塔.薩多斯卡(Elzbieta Sadowska)在自家的鍋爐間裡看著簡陋的燃煤爐。波蘭已於2019年禁用此類暖氣系統。 Photograph by Maciek Nabrdalik, VII/Redux
燃燒會產生危害健康的空氣汙染物
燃燒汙染物是指燃燒石油、煤油、天然氣、煤或木材時排放的物質,是冬季室內毒素的另一個主要來源。
一氧化氮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會刺激眼睛、鼻子和喉嚨,嚴重時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燃燒也會產生細懸浮微粒,又稱為PM2.5(粒徑2.5微米以下的顆粒)。這些微粒若是進入血液或肺部深處,可能會導致呼吸道和心臟疾病,或是因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併發症。
一般家庭中的PM2.5,約有一半是進入室內的室外汙染物,但另一半則來自室內燃燒的東西。
用於暖房的柴爐和壁爐是最嚴重的汙染源之一。丙烷燃氣壁爐也會產生PM2.5,不過因為大多會跟氣體一起被燒掉,產生的量比較少。
當然,這些設備會將廢氣排放到屋外,但有些顆粒仍會留在室內。而且,如果是老舊房屋,空氣往往會穿過裂縫、接縫以及門窗周圍流動,「有些排出室外的顆粒可能會再進到屋裡。」納西卡斯說。
就連蠟燭也會釋放燃燒汙染物。有專家在冬天針對幾十個丹麥家庭做了研究,發現家中每天長時間使用的蠟燭,是將近六成微粒的來源。
烹飪是微粒汙染的主要來源
大多數人用火的時候都是在廚房裡,而且燒焦東西也不只限於烤麵包烤太久的時候。凡是烹飪都會需要加熱,因而產生大量的室內汙染物。問題最大的是瓦斯爐,因為瓦斯爐產生的二氧化氮和甲醛會影響人的呼吸道。美國有將近13%的兒童氣喘病例與瓦斯爐有關;在伊利諾州和加州等地,比例更是接近20%。
不過,電子爐具也未必就沒問題。如果你在打開爐子時聞到某種東西燒焦的味道,「那就是殘留的積垢在高溫加熱之後氣膠化了。」納西卡斯表示,這樣也會釋放出微粒。
另一個影響因素是料理本身。燉菜、砂鍋料理、炸雞和其他高脂肪食物,在寒冷冬夜享用可以讓全身暖呼呼,但這些菜餚也會產生大量的PM2.5。用火爐煎炸產生的汙染最為嚴重,不過使用烤箱烘烤也還是有風險。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環境工程專家威廉.納扎羅夫 (William Nazaroff) 說:「比方說用烤箱烤千層麵的時候,高溫和滲漏作用會產生大量顆粒,而這些微粒不會一直留在烤箱裡。」
《建築與環境》(Building and Environment)期刊上的一篇研究顯示,所有微粒的濃度都是在烹飪後不久達到高峰,但即使經過十個小時,還是能在廚房和客廳的空氣中測得某些顆粒物。
通風、過濾並減少汙染
相較於普通人難以控制的室外空汙,至少室內空汙是我們可以設法減少的。下廚時,要打開抽油煙機,並用爐台上比較後面的那一個爐子煮食,這樣可以讓抽油煙機的吸入口吸到更多油煙。如果外面氣溫不會太冷,可以打開附近的窗戶。
使用超音波加溼器時,不要在裡面加入自來水(就算已經過濾過),這樣會比較安全。或者,你也可以改用傳統的加熱式加溼器,這種加溼器會將礦物質留在機體內。無論是哪一種加溼器,清潔時都不要使用化學清潔劑,因為化學物質會殘留,進而造成空氣汙染;加溼器只需用水沖洗並風乾即可。
請務必依照製造商的建議頻率,定期維護所有燒柴爐、壁爐和瓦斯爐,還有近年氣密性較高的新房子裡用來交換空氣的機械式通風系統。
使用獨立式的空氣清淨機有助清除許多汙染物,而且放置在家中主要燃燒來源的周圍時,效果最佳。例如,《建築與環境》期刊的那篇研究發現,將空氣清淨機的位置從客廳或臥室改為廚房,家中的PM2.5微粒就會減少很多。
納扎羅夫建議大家可以動手做一款自製裝置,也就是所謂的科西-羅森塔爾盒子(Corsi-Rosenthal box),過濾效果極佳。請先準備一個20吋的箱型風扇,以及四片20x20吋(約50x50公分)的MERV 13濾網。用膠帶將濾網黏在一起,組合成一個正方體(濾網的箭頭要指向內側)。依照正方體開口的大小,從風扇包裝盒剪下兩塊同樣尺寸的紙板;用膠帶將其中一塊固定在正方體的開口,作為底板。接著,用膠帶將風扇黏在正方體頂部,吹送方向朝上,並仔細封好所有邊緣和角落(不過插頭務必要留在外面)。最後,在第二塊紙板上剪出直徑15英吋(38公分)的圓洞,並用膠帶將紙板四邊黏在風扇上面。讓風扇保持朝上,插上電源,這樣就是一台低成本的空氣清淨機了。
不過,比通風和過濾更好的方法,是從源頭預防毒素出現。等家中的燒柴和燃氣器材壞掉之後,請汰換成電子式器材。此外,也請盡量避免家中其他有害顆粒的來源產生危害。
「我的小孩開玩笑說,他們不能在生日蛋糕上插蠟燭了,是也沒到這個程度啦──但現在我們確實改用電子蠟燭了──不過我們家不會使用壁爐或超音波加溼器。」納扎羅夫說。納扎羅夫偶爾會為了做普羅旺斯燉菜而需要炒菜,他說,每當這種時候,「我都會用後面那個爐子炒,而且一定會開抽油煙機,就算那東西聲音很吵。」
延伸閱讀:「光汙染」正在傷害你我的健康 / 躁鬱症、憂鬱症與空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