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們還生活在已知只有少數幾顆行星的宇宙中,所有行星都圍繞著太陽運行,但現在已確認超過5000顆行星存在於我們的太陽系之外,這不僅是一組數字,每一顆行星都是一個新世界,一個全新的星球,因為我們對它們一無所知。 迄今為止所發現的5000多顆行星中,包含了像地球般的小型岩石世界、比木星大許多倍的氣態巨行星、質量接近或超過木星但與其恆星極近距離的「熱木星」、可能比地球更大的岩石世界的「超級地球」、如海王星縮小版的「迷你海王星」,還有同時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 1992年,我們第一次獲得太陽系外行星運行的具體證據,發現有幾顆質量類似地球的天體環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旋轉...
自從30年前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後,天文學家已發現近5000顆系外行星,及近5000顆候選天體,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在《天文學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上發表的研究中,認為有幾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資料判定為行星的天體可能是小恆星。團隊利用更精確母恆星測量值,評估其行星的大小,並確定Kepler-854b、Kepler-840b 和 Kepler-699b直徑是木星的兩到四倍,這尺寸太大而不是行星。另外,Kepler-747b的大小約為木星的1.8倍,與已確認的最大行星相近,但是Kepler-747b離它的母恆星相對遠,這樣的距離不容易存在如此大小的行星。所以Kepler-...
在地球歷史的最初 20 億年中,空氣中幾乎沒有氧氣。雖然一些微生物在這一時期的後半段進行了光合作用,但氧氣聚積的量還沒有達到足以影響全球生物圈的水平。 但大約在23億年前,這種穩定的低氧平衡發生了變化,氧氣開始在大氣中聚積,最終達到了現今維持生命的水平。這種快速注入被稱為大氧化事件 (Great Oxidation Event,GOE)。是什麼觸發了這一事件,並改變了地球低氧的環境,仍是科學上的最大謎團。 在地球的歷史上,似乎有過兩次巨變,從低氧穩定態到高氧穩定態,一次在古元古代(Paleoproterozoic),一次在新元古代(Neoproterozoic)。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
匈牙利天文學家在2022年3月11日19時24分(世界時),以60公分施密特望遠鏡發現一顆小行星,在兩小時之後這顆小行星就撞入挪威西南方的北冰洋上空。這顆小行星命名為2022 EB5,估計直徑約為2公尺。它的速度約為每秒18.5公里,撞擊之後在格陵蘭島和挪威的偵測儀器也記錄到爆炸的聲音,估計爆炸能量約2000 噸 TNT。 其實天體撞入大氣層並不罕見,每夜都可以看見流星。但這顆撞擊事件最特別之處是天文學家在它進入大氣層前就先發現它。之前僅有四個例子,分別是2008 TC3,直徑約4公尺,爆炸的能量達2100噸TNT;2014 AA,直徑約3公尺和1000噸TNT;2018 LA,直徑約3...
COVID-19病毒自2019年末開始蔓延世界各國,造成全球大恐慌,改變人際之間的社交範圍、乃至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活動。如此驟然劇變的生活模式,使人不得不思考如何盡早度過並重回健康、精彩的正常生活。
天文學家使用歐南天文臺(ESO)新技術望遠鏡(NTT)於2021年12月拍攝車輪星系,在星系的左下角發現了一顆超新星。超新星是大質量恆星死亡時產生劇烈爆炸的現象,其爆炸的過程約持續1秒鐘,但所釋放出的光芒卻可以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會逐漸衰減。車輪星系為透鏡狀星系,位於玉夫座(秋季南三角中),距離地球5億光年,直徑為 15萬光年,質量約30億個太陽質量。因在數百萬年前與另一個較小的鄰近星系合併,導致現今所見如同車輪般形狀的結果。 天文學家將其影像和2014年8月同樣由ESO 甚大望遠鏡(VLT)上的多元光譜偵測器(MUSE)拍攝的影像進行比對,在2014年的觀測中並沒有顯示出任何超新星的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