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有做有差 保育行動有助於受脅哺乳動物 澳洲研究:20年族群量增46%
May. 04 2020

有做有差 保育行動有助於受脅哺乳動物 澳洲研究:20年族群量增46%

新研究發現,過去20年間,有些澳洲哺乳動物族群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但是有明確保育管理措施的地區,族群量增加了46%。 這是來自「澳洲受脅物種指數」(Australia's Threatened Species Index)的第一波研究成果。這個指數結合了來自全澳洲各地監測計畫的資料,追踪受脅物種族群量的趨勢,是澳洲各省機構、環保非政府組織和其他研究人員合作的結晶。

五十年後世界是否會更好?關鍵在當下的團結一致
Apr. 30 2020
特別企劃

五十年後世界是否會更好?關鍵在當下的團結一致

1960年代,一群關心環境與生態的人們選擇於春分時期倡議,在這在世界晝夜時長均等的日子,喚醒大眾對於人與環境、人與萬物和平共生的環保意識,這便是世界地球日的前身。今年恰逢世界地球日五十週年,可說是反省與回顧的絕佳時機。四月號《國家地理》雜誌對此,設計了獨特雙封面,提出了大哉問:「五十年後,究竟會邁向一個更好的世界、抑或是更糟的未來?」

十年後,英國石油漏油事件的衝擊仍未釐清
Apr. 29 2020

十年後,英國石油漏油事件的衝擊仍未釐清

這個漏油事件雖然推動了科學研究的進展和部分規定的改變,不過離岸鑽井依然有危險性。

【老杜聊海蛇】海蛇的起源故事與「特異功能」
Apr. 29 2020

【老杜聊海蛇】海蛇的起源故事與「特異功能」

"我第一次知道黑背海蛇的皮膚能協助呼吸是在碩士時期,那時對於這樣的能力真是驚奇萬分……"

小虎鯨集體擱淺死亡 解剖結果出爐 疑因未維持「社交距離」群聚感染致死
Apr. 28 2020

小虎鯨集體擱淺死亡 解剖結果出爐 疑因未維持「社交距離」群聚感染致死

春天原是風光明媚的季節,對於臺灣周邊的海洋則是詭譎萬變、難以捉摸。就在去年小虎鯨集體擱淺的整整一周年,25日,又見小虎鯨成群出沒高雄港邊,雖部分個體經引導後平安出港,仍有八隻擱淺,七隻相繼死亡,一隻搶救中。 死亡個體經解剖顯示,都有肺部急性感染現象,疑因小虎鯨高度社交互助行為,當群體中出現第一隻個體感染,未能保持適度物理距離,協助照顧下,導致相繼交互感染致死。

新發現 澳科學家在2009年南極冰核中發現微塑膠 附近磷蝦恐吃下肚
Apr. 24 2020

新發現 澳科學家在2009年南極冰核中發現微塑膠 附近磷蝦恐吃下肚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澳洲科學家首次在南極洲海冰冰核中發現塑膠碎片。 過去學界曾在南極的地表水、沉積物和雪中發現了微塑膠,但海冰冰核中存在微塑膠表示,該地區以海冰中藻類為食的磷蝦所接觸的塑膠,可能比想像得要多。

海保署公布今年第一季擱淺報告 累計通報鯨豚44隻、海龜101隻
Apr. 21 2020

海保署公布今年第一季擱淺報告 累計通報鯨豚44隻、海龜101隻

海保署17日公布第一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今年1月到3月全臺共有44隻鯨豚通報案件,海龜通報案件101隻,與過去五年第一季資料相比,今年並沒有明顯增加。 海保署表示,從2019年度擱淺報告及今年第一季擱淺報告可發現,人為活動對於海洋生物的影響與衝擊仍持續著。本季通報案件中,可發現44件鯨豚通報中,有九件可能為漁業混獲導致死亡。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