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氣候變遷的關係,海洋熱浪幾乎每年都會造成大規模的珊瑚白化,威脅著全世界的珊瑚礁。 珊瑚和牠們細胞內的蟲黃藻(zooxanthellae)是互利共生的關係。蟲黃藻透過與珊瑚共生獲得養分和二氧化碳,而珊瑚則因蟲黃藻行光合作用獲得能量。
臺中市經過3年石虎分布調查,初步釐清石虎活動範圍,以及可能使用的棲地,也了解其扮演的關鍵地位。整體而言,臺中市石虎棲地不如苗栗、南投來得好,因此,維持、優化以及擴大石虎棲地,是臺中市保育處境危急的石虎族群之關鍵任務。尤其是東勢、新社一帶果園,透過農法改善,有機會在生活、生產之餘,也讓石虎成為鄰居、貴客。
"眼看氣瓶內的氣已剩不多,只好一邊張望一邊爬上岸。好不容易上岸後,我扯掉面罩往回望,心裡想說這下慘了……" 每個野外生態研究都有相當的風險,海蛇的研究當然也不例外。然而這個風險卻非海蛇本身,因為我研究的海環蛇(sea krait)們非常溫馴,危險的是尋找海蛇的過程。 我唸研究所時所裡就有規定,不准單獨潛水作研究,幸好我們的「潛水教父」蘇焉老師願意陪我潛水研究海蛇,讓潛水風險降到極低。然而蘇老師不可能一直陪著我,他不在蘭嶼時,我多半自己在潮間帶找海蛇。有次則請住在蘭嶼的朋友廖戈山陪同潛水。我們到一處海灣找海蛇,一開始都很順利,直...
臺中市為了舉辦世界花卉博覽會,2014年意外地於選址區位拍到石虎,除了為石虎改變花博位址,更由此開啟了石虎調查之門。經過三年的調查,臺中市哪些地方有石虎?答案帶著驚喜。 參與三年調查[1] 的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美汀表示,臺中棲地雖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破壞,但是在和平與東勢、新社交壤的淺山,沿著太平一直到霧峰,隱約形成一條石虎帶狀廊道。研究團隊也證實,臺中市位居連結苗栗和南投石虎族群和基因交流的樞紐。
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顯示,全球暖化的最糟狀況正在發生,極端潮溼和高溫將可能威脅人類的生存。 潮溼比乾熱更危險,因為會影響人體自然的體溫調節系統──流汗。 科學家們在亞洲、非洲、澳洲、南美和北美的部分地區,包括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幾個熱點,發現數千件前所未見的致命極端天氣事件。根據這份新研究,1979年至2017年期間,潛在致命的高溼高溫事件數量增加了一倍,而且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