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氣瓶內的氣已剩不多,只好一邊張望一邊爬上岸。好不容易上岸後,我扯掉面罩往回望,心裡想說這下慘了……" 每個野外生態研究都有相當的風險,海蛇的研究當然也不例外。然而這個風險卻非海蛇本身,因為我研究的海環蛇(sea krait)們非常溫馴,危險的是尋找海蛇的過程。 我唸研究所時所裡就有規定,不准單獨潛水作研究,幸好我們的「潛水教父」蘇焉老師願意陪我潛水研究海蛇,讓潛水風險降到極低。然而蘇老師不可能一直陪著我,他不在蘭嶼時,我多半自己在潮間帶找海蛇。有次則請住在蘭嶼的朋友廖戈山陪同潛水。我們到一處海灣找海蛇,一開始都很順利,直...
這種「海裡的紅杉」會吸收碳,還能為許多奇特的生物提供庇護。先前它們曾嚴重受創,不過科學家、衝浪者,以及其他許多人正在聯手搶救它們。
臺中市為了舉辦世界花卉博覽會,2014年意外地於選址區位拍到石虎,除了為石虎改變花博位址,更由此開啟了石虎調查之門。經過三年的調查,臺中市哪些地方有石虎?答案帶著驚喜。 參與三年調查[1] 的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美汀表示,臺中棲地雖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破壞,但是在和平與東勢、新社交壤的淺山,沿著太平一直到霧峰,隱約形成一條石虎帶狀廊道。研究團隊也證實,臺中市位居連結苗栗和南投石虎族群和基因交流的樞紐。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班戈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將LED燈安裝在漁網網目較大處,「照亮拖網的逃生路線」,讓非目標物種逃出,可以將混獲數量減少近一半,同時保護環境和漁民的生計。 這項研究發表在《英國海洋生物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它顛覆了歷史悠久的捕魚技術──在水上用燈將魚吸引到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