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並不存在一種神秘的「暗」力在加速宇宙的膨脹,真相或許更為離奇,在某些空間的泡泡裡,時間的流逝速度截然不同。 實際上,時間的流逝並不像我們的日常體驗的那樣恆定。「在重力較強的區域,相較於重力較弱的區域,時間流逝得更慢。」這是近期發展起來,名為 「時景宇宙學」的模型,這一事實可能會對宇宙膨脹的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宇宙不同區域時間流逝速度的差異累加起來可能達到數十億年,這使得區域的膨脹速率產生差異,而當我們透過這些扭曲時間的泡泡去觀測遙遠天體時,就可能產生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的錯覺。 宇宙學標準模型在解釋宇宙整體上表現得相當不錯,前提是「我們得稍微調整一下數據」。首先,宇宙中沒有足夠的質...
隨著法律限制逐漸放寬,科學家開始深入探討人們長期以來認為大麻副作用少且能有效緩解疼痛的觀念。 儘管有許多美國人會使用大麻──目前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然而在科學層面上,大麻究竟會對健康造成哪些影響,我們卻一直都沒有全面的了解。不過,隨著對這類藥物的限制逐漸放寬,我們對大麻的認識也比以往更加深入。 你可能會認為我們已經非常了解大麻了。人類栽培這種植物已有1萬2000年的歷史,並至少在過去2500年中將其用作一種精神活性物質。一般認為,大麻是安全而天然的替代藥物,可治療疼痛、噁心、肌肉痙攣、食慾不振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問題。 確實,有證據顯示大麻能協助緩解癌症引起的疼痛,而美國食...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與日本綜合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合作,對西北太平洋灰鯖鮫(Isurus oxyrinchus,又稱馬加鯊)進行全球首個體溫調節機制與行為特徵研究,發現灰鯖鮫因肌肉發達,可自我調節體溫且維持度高,深潛前還會預先「熱身」提升體溫,每次深潛幾百公尺後,體溫只輕微下跌,甚至可深潛至水下1000公尺、水溫只有攝氏4~5度的地方,亦無失溫,有利於捕食。日方研究人員在23日記者會上稱,相關研究方式與結果可進一步了解氣候變遷下海水水溫如何影響鯊魚活動與棲息,盼可協助擬定保育對策。
地球上的碳元素是由恆星內部產生。除了氫、氦以外,包括碳、氧、鐵在內的大多數元素,都是在恆星內部的核融合反應過程中形成,並於超新星爆發後釋放至宇宙空間。這些元素藉由圍繞在星系四周的星際物質再循環過程,回到星系中成為產生行星與形成生命的基礎物質。
哈佛-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電波天文臺宣布,將協助事件視界望遠鏡邁向新里程碑,進軍太空,並進化為「黑洞探測計畫(Black Hole Explorer)」。 2019年,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到人類史上首張黑洞影像;2022年,再度取得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影像。如今,「黑洞探測計畫」將延續這項研究,透過結合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多座地面電波望遠鏡與一座太空望遠鏡,使望遠鏡間的基線距離超越地球直徑,達到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將可獲得更精細的黑洞影像。 將事件視界望遠鏡延伸至太空,「黑洞探測計畫」將揭示環繞黑洞邊緣的光子環,也就是光子在「光子不穩定軌道」上逃逸或落入黑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