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與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古生物學團隊在中國發掘的化石中發現了新種長頸龍「綦江龍」。這項研究結果本週發表於《古脊椎動物學》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藝術家描繪的綦江龍。這個新種長頸龍於1億6000萬年前生活在現在的中國南方。(繪圖:張宗達) 綦江龍生活在距今約1億60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因在重慶綦江區附近被發現而得名。建築工人在2006年意外發現化石遺址後,後續發掘有了一連串發現,包括部分頭骨、17枚頸椎骨,12枚脊椎骨,和大約30枚尾椎骨。罕見的是,化石的頭骨竟然仍和椎體相連。 「由於長頸龍的頭很小,很...
在西班牙的阿塔米拉洞穴中,科學家從多彩的洞頂刮下少許樣本,以供年代鑑定之用。這個洞穴中滿是1萬9000年至1萬5000年前繪製的動物圖像。洞頂的抽象符號則比動物壁畫還早了至少2萬年。Photograph by Stephen Alvarez. Sources: Altamira Museum,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Sport 2008年在德國虎勒菲爾斯洞穴發現的維納斯小雕像,是目前已無爭議的人類形象中最古老的。她軀幹上方的環狀物顯示這個雕刻可能是配戴用的墜飾。Photograp...
歐洲的「小獵犬二號」出現在火星表面,已經掛了,但大部分完好無損。 自從2003年聖誕節登陸火星之後就失去聯繫的歐洲太空總署「小獵犬二號」登陸艇(Beagle 2),如今終於尋獲了。 這個發現解開了一個超過十年的謎團——也就是這艘太空船究竟有沒有著陸、在哪裡著陸——但小獵犬二號為何始終不曾與地球建立無線電聯繫,卻還有待釐清。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軌道載具(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從太空中發現了小獵犬二號的殘骸,躺在距離原本預定的著陸地點 4.8 公里之處,太陽能板部分展開。這個地點位...
所有真實存在的東西當中,我們能夠看見的只占極小的一部分。為了一窺我們周圍這個隱形的宇宙,科學家正嘗試探測我們無法看見的其他東西:暗物質與暗能量。 撰文:提摩西.費里斯 Timothy Ferris 攝影:羅伯特.克拉克 Robert Clark 從前人們常說,宇宙學家,也就是研究宇宙整體的科學家,「經常出錯,卻從不疑惑」。 現在他們較不常出錯了,但疑惑卻愈滾愈大。運用更新更好的望遠鏡、光偵測器和電腦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之後,宇宙學家現在已經可以帶點把握地說,宇宙是138.2億年前誕生的,最初應該是一顆比原子還要小的氣泡。他們首度以超過0.001的準確度繪製出宇宙...
攝影:NASA/ESA/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J. Hester, P. Scowen (Arizona State U.) 重現創世紀 NASA 在上週發表了一張舊物的新照片,是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拍下的「創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 哈伯望遠鏡於 1995 年首度拍到老鷹星雲(Eagle Nebula,又稱M 16)的這個區塊,呈現出三個初生恆星所形成的巨大氣體柱。但儘管看起來美麗非凡,這卻不是什麼溫和的生命搖籃。 事實上,恆星在這個區域的誕生過程是非常暴烈...
一個流沙岩床裡埋了六隻以上的猶他盜龍(伶盜龍的親戚),可能是一同狩獵時死去的。 去年年底,有人從猶他州山裡挖出一塊9噸重的砂岩,裡頭含有大量恐龍化石,屬於一種名叫猶他盜龍(Utahraptor)的巨型捕食者。猶他盜龍全身長滿了羽毛,第二根腳趾上各有一根巨大的鐮刀狀爪子,看起來就像《侏儸紀公園》裡伶盜龍的升級版。 這些化石也許有助解決一場辯論:這種捕食者究竟會不會集體狩獵?在《侏儸紀公園》中,伶盜龍會聯手追捕獵物,而這些新發現的化石可能有助於確認電影究竟拍得對不對。(相關閱讀:〈專家:《侏羅紀世界》的恐龍……落伍啦〉。) 截至目前,科學家已經在這塊岩石裡發...
--> 攝影:Robin Hammond, National Geographic 奈及利亞拉哥斯市的拉哥斯島上有許多市場,其中一個市場裡的小販正在叫賣商品,展現出讓奈及利亞成為非洲最活躍經濟體的那股創業熱情。 到影像藝廊欣賞更多2015年1月號專題報導〈非洲的經濟超新星〉精采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