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l. 10 2025

『鷲』傷

  • 2024年猛禽會所直播的大冠鷲巢位畫面。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2024年猛禽會所直播的大冠鷲巢位畫面。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 死亡後被送到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的大冠鷲雛鳥Uni。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死亡後被送到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的大冠鷲雛鳥Uni。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 大冠鷲廣布於亞洲南部至中南半島,各地區的大冠鷲體型與羽色變異很大,石垣島與西表島上的體長約50公分,而台灣的體長約70公分。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大冠鷲廣布於亞洲南部至中南半島,各地區的大冠鷲體型與羽色變異很大,石垣島與西表島上的體長約50公分,而台灣的體長約70公分。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 被送到屏東科技大學進行解剖檢驗的死亡大冠鷲。照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被送到屏東科技大學進行解剖檢驗的死亡大冠鷲。照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 死亡大冠鷲胃裡的蚯蚓和雞母蟲。照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死亡大冠鷲胃裡的蚯蚓和雞母蟲。照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 大冠鷲藍B24被保定準備接受診療。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大冠鷲藍B24被保定準備接受診療。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 2024年猛禽會所直播的大冠鷲巢位畫面。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2024年猛禽會所直播的大冠鷲巢位畫面。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 死亡後被送到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的大冠鷲雛鳥Uni。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死亡後被送到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的大冠鷲雛鳥Uni。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 大冠鷲廣布於亞洲南部至中南半島,各地區的大冠鷲體型與羽色變異很大,石垣島與西表島上的體長約50公分,而台灣的體長約70公分。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大冠鷲廣布於亞洲南部至中南半島,各地區的大冠鷲體型與羽色變異很大,石垣島與西表島上的體長約50公分,而台灣的體長約70公分。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 被送到屏東科技大學進行解剖檢驗的死亡大冠鷲。照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被送到屏東科技大學進行解剖檢驗的死亡大冠鷲。照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1
/ 6

 

台灣猛禽研究會 救傷站主任王齡敏、秘書長蔡岱樺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助理教授洪孝宇

AD

ads-parallax

 

大冠鷲並非禿鷲類的食腐猛禽。「冠鷲」源於日文漢字,意指石垣島與西表島上的一種猛禽,日本人到了台灣,發現台灣產的個體較大,因此命名為「大冠鷲」。若依照其習性特徵所定,擅長捉蛇的大型猛禽,亦可稱其為「蛇鵰」。

大冠鷲廣布於亞洲南部至中南半島,各地區的大冠鷲體型與羽色變異很大,石垣島與西表島上的體長約50公分,而台灣的體長約70公分。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大冠鷲廣布於亞洲南部至中南半島,各地區的大冠鷲體型與羽色變異很大,石垣島與西表島上的體長約50公分,而台灣的體長約70公分。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大冠鷲雖以抓蛇出名,但只吃蛇的風險太高了。氣溫下降時身為外溫動物的蛇就躲起來了,當大冠鷲找不到蛇的時候該怎麼辦呢?牠會吃蝸牛、蚯蚓、蜈蚣等無脊椎動物,也能捕抓蟾蜍、青蛙等兩棲類,跟蛇同類的爬行類蜥蜴也吃,鳥類、嚙齒類甚至是魚類都在牠們的食譜之中。多樣的食性表示牠們適應力好,但也容易累積到各種獵物體內的毒物。

2021年有一隻大冠鷲倒臥在陽明山一處私人庭院的草地上。遺體被送往屏東科技大學進行解剖,發現這隻大冠鷲死前最後一餐是蚯蚓和雞母蟲。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將其胃內含物送毒物檢驗,驗到濃度高達4.87 ppm的加保扶。研究人員詢問屋主得知,因為鼴鼠挖地洞破壞草皮,他使用了農藥進行防治,不久就發現倒臥的大冠鷲。這家屋主是受到鼴鼠困擾,而有些屋主則是為了防止蚯蚓挖壞草皮而使用農藥。而大冠鷲因草皮維護工作遭受農藥二次中毒,威脅生命安全。後續因食物鏈而延伸的意外毒鳥事件,恐怕是一心維護草皮的屋主始料未及的結局。

被送到屏東科技大學進行解剖檢驗的死亡大冠鷲。照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被送到屏東科技大學進行解剖檢驗的死亡大冠鷲。照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死亡大冠鷲胃裡的蚯蚓和雞母蟲。照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死亡大冠鷲胃裡的蚯蚓和雞母蟲。照片提供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2020年五月中旬,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以下簡稱救傷站)收到一隻由桃園鳥會附設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轉送的大冠鷲。其左眼創傷,掉落在虎頭山的水溝。抽血檢驗後,發現牠血液中累積了重金屬鉛,濃度高達0.308ppm。獸醫師推測,牠可能因為鉛中毒導致身體不適,不慎撞傷左眼後墜入水溝而無法飛離。獸醫師給予重金屬螯合劑治療,慢慢降低牠體內的鉛濃度。治療一個月後,血鉛值終於降到正常值。為了追查牠體內重金屬的來源和追蹤牠的癒後情況,我們在牠雙腳分別繫上藍色B24的塑膠環與編號7C-00031的金屬環,並讓牠背上衛星發報器。發現牠隨著季節更迭反覆在台灣本島南北移動,異於過去活動範圍窄小的大冠鷲,難以鎖定牠在何處取食到含鉛較高的獵物。

大冠鷲藍B24被保定準備接受診療。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大冠鷲藍B24被保定準備接受診療。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2024年台灣猛禽研究會(以下簡稱猛禽會)首次直播大冠鷲的繁殖巢位。這巢位於半山腰,巢樹附近有著相思木、惱人的黃藤和農民墾植的竹林。大冠鷲在天上飛翔時,常邊飛邊鳴叫不怕人發現,但築巢時卻謹慎小心,常選用藤蔓覆蓋、茂密的樹冠層頂。人們從地面往上看時,難以察覺樹頂上有個鷹巢。觀眾每天看著大冠鷲雛鳥Uni(謝謝UbiquiitiTaiwan的贊助)窩在母鳥懷中,一點一點地變大,心中滿滿的期待。但就在開播的第10日,炎熱的週日中午,大家窩在冷氣房中觀看直播的同時,許多觀眾紛紛注意到Uni出現不規律的晃頭、癱軟,持續兩個小時後便一動也不動了。

2024年猛禽會所直播的大冠鷲巢位畫面。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2024年猛禽會所直播的大冠鷲巢位畫面。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猛禽會想了解Uni的死亡原因,於是會員和志工們隔天一早便衝上山,想盡快將牠帶回救傷站交給獸醫師。無奈氣候炎熱,Uni到站時已有相當程度的死後變化,但仍可看出牠體態消瘦,肺臟等器官有多發性內出血。獸醫師採集組織樣本送交病理檢驗後,確診住血原蟲白冠病原蟲(Leucocytozoon)感染,導致臟器與體內出血。另送交毒物檢驗,發現肝臟內累積有接近2ppm高濃度的汞與0.11ppm超標的鉛,且胃內容物含有0.16ppm高劑量的有機磷農藥加福松(Isoxathion),這三種物質皆會引發神經毒性。Uni的死亡綜合許多因素,推測可能食物中的重金屬汞和鉛累積,影響發育與降低免疫力,一旦感染由蚊蟲媒介的住血原蟲白冠病引發內出血與貧血,最後攝入有機磷農藥加福松而引發顯著的神經急毒性,終致死亡。

 

翱翔天空看似自在無憂的大冠鷲,也會受到了環境與食物鏈中農藥、重金屬的波及而二次中毒。猛禽食安之路,困難重重。

死亡後被送到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的大冠鷲雛鳥Uni。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死亡後被送到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的大冠鷲雛鳥Uni。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JUL. 2025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像長鼻猴這樣的動物雖然長相奇特,卻也說明了,美這種事本來就見仁見智。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