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世紀末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狀星雲以來,我們已知這些由中低質量恆星晚年拋出的膨脹氣體雲層,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多數行星狀星雲呈現圓形、橢圓形或雙極形態,但仍有一些特例脫離常規。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近日拍攝的高解析度照片,就呈現出行星狀星雲NGC 6072特殊的多極結構。 透過近紅外相機NIRCam觀測可見,NGC 6072是一個多極星雲,有數個橢圓形氣流從中心向不同方向噴出。這些噴流將氣體推向赤道平面,形成盤狀結構。天文學家指出,這些現象顯示中心可能不止一顆恆星。一顆伴星與年邁的主星互動,使主星在拋出外層氣體與塵埃時出現不對...
2025 年 6 月 23 日,來自智利安地斯山脈的薇拉·魯賓天文台,首度公開「西蒙尼巡天望遠鏡」拍攝的第一批高解析照片,震撼全世界。「巡天」,是對未知的天空進行大規模天文觀測,試圖繪製出宇宙的 3D 地圖。科學家想知道:星系與恆星如何誕生、成長、衰老和死亡?而星系和星系之間發生碰撞時,又會發生什麼事?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林俐暉研究員,她召集全球三十多位天文學家組成 ALMaQUEST 團隊,利用巡天的珍貴數據,深入探索星系演化的秘密。
火星車在自己車輪下的土壤中發現幾乎完美的球體並不常見。二十多年前,機會號(Opportunity)在其降落地點子午線高原(Meridiani Planum)附近,發現了由赤鐵礦構成的小球狀物,被暱稱為「藍莓」。近期,毅力號(Perseverance)也在一處非正式命名為金縷梅丘(Witch Hazel Hill)的地區發現了嵌入岩層與散落於地表的小球體。 在第1555個火星日(Sol 1555),當美國正以熱狗與煙火慶祝獨立紀念日時,毅力號則專注於研究目標區羅瑟爾丘(Rowsell Hill)中富含小球體的火星風化層。火星車的機械手臂搭載的近距離科學儀器進行了密集觀測:SHERLOC儀器...
你對自己笑起來的樣子滿意嗎?最新研究從飲食、演化和臉部解剖學的角度切入,一起來看看現代人的齒列問題與臉部變化是什麼原因。 為了擁有整齊的牙齒、笑起來更好看,有數百萬人忍受著戴牙套、使用橡皮筋的不便,甚至去做正顎手術。不過,人類一直都這麼容易有牙齒不整齊的問題嗎?研究顯示,可能並非如此。 雖然狩獵採集時期的人類祖先也有咬合不正(牙齒排列擁擠或錯位)的情況,但這種問題在現代人身上似乎更為普遍。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專家表示這問題並不容易解答,但有一個可能的罪魁禍首:我們的飲食習慣。隨著人類吃的東西從堅韌難嚼的天然食物,轉變成口感較軟、加工程度高的食品,咀嚼的負擔變少了,我們的雙顎也逐漸縮...
一項於2025年英國皇家天文學會舉辦的全國天文會議(National Astronomy Meeting)發表的初步研究表示,全球的民用機場與軍事設施所操作的雷達系統,可能正無意間將地球的存在廣播給科技先進的外星文明,這些訊號可被視為智慧生命的間接證據。 這項研究調查了這些系統洩漏出的電波訊號若由距離地球200光年的觀測者偵測到,會呈現出怎樣的樣貌,前提是他們擁有與地球上同等級的電波望遠鏡。研究結果同時也意味著,理論上我們也能在相同範圍內偵測到類似等級的外星文明。 研究人員使用詳細模擬來追蹤從地球發出的雷達訊號,隨時間推移如何在太空中傳播。他們的目標是評估六個鄰近的恆星系統,尤其是...
根據《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和《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發表的兩篇新論文,天王星釋放的能量比從太陽接收的能量多出約15%。 天王星和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不同,它幾乎「側躺」自轉,這意味著它的兩極之一會連續迎向太陽長達42年,形成超長夏季,它的自轉方向也與金星以外的其他行星相反。航海家2號(Voyager 2)在1986年飛越天王星時獲得的數據也表明,該行星內部異常寒冷,這促使科學家重新思考整個太陽系行星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論。研究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