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ug. 10 2025

吃東西也有順序?先後之間,藏著健康祕密!

  • 先吃蛋再啃貝果,確實可能對你更有好處:專家說,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不同主要營養素的順序,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件事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或餐後低血壓患者特別有益。PHOTOGRAPH BY LINDSAY KREIGHBAUM

    先吃蛋再啃貝果,確實可能對你更有好處:專家說,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不同主要營養素的順序,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件事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或餐後低血壓患者特別有益。PHOTOGRAPH BY LINDSAY KREIGHBAUM

  • 先吃蛋再啃貝果,確實可能對你更有好處:專家說,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不同主要營養素的順序,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件事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或餐後低血壓患者特別有益。PHOTOGRAPH BY LINDSAY KREIGHBAUM

    先吃蛋再啃貝果,確實可能對你更有好處:專家說,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不同主要營養素的順序,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件事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或餐後低血壓患者特別有益。PHOTOGRAPH BY LINDSAY KREIGHBAUM

  • 先吃蛋再啃貝果,確實可能對你更有好處:專家說,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不同主要營養素的順序,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件事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或餐後低血壓患者特別有益。PHOTOGRAPH BY LINDSAY KREIGHBAUM

    先吃蛋再啃貝果,確實可能對你更有好處:專家說,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不同主要營養素的順序,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件事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或餐後低血壓患者特別有益。PHOTOGRAPH BY LINDSAY KREIGHBAUM

  • 先吃蛋再啃貝果,確實可能對你更有好處:專家說,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不同主要營養素的順序,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件事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或餐後低血壓患者特別有益。PHOTOGRAPH BY LINDSAY KREIGHBAUM

    先吃蛋再啃貝果,確實可能對你更有好處:專家說,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不同主要營養素的順序,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件事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或餐後低血壓患者特別有益。PHOTOGRAPH BY LINDSAY KREIGHBAUM

  • 先吃蛋再啃貝果,確實可能對你更有好處:專家說,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不同主要營養素的順序,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件事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或餐後低血壓患者特別有益。PHOTOGRAPH BY LINDSAY KREIGHBAUM

    先吃蛋再啃貝果,確實可能對你更有好處:專家說,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不同主要營養素的順序,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而這件事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或餐後低血壓患者特別有益。PHOTOGRAPH BY LINDSAY KREIGHBAUM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營養素排序(亦即以特定順序吃蛋白質和纖維等主要營養素)可能有益於所有人。

正如諺語所說,時機就是一切,這對於進食和生活中的其他任何事情而言或許都很正確。如果你希望擁有最佳的感受和狀態,食物選擇的時機可以產生影響。

這個主題持續在社群媒體上獲得關注,而抖音上也有影片表示,在一餐中以特定順序吃下主要營養素能夠抑制吃零食的衝動、改善血糖調節,並提升健康的其他層面。通常建議一餐從纖維開始攝取(或許是以未經加工的非澱粉類蔬菜或水果的形式),然後吃下精瘦蛋白質和健康脂肪,最後是澱粉類碳水化合物,例如麵包、米飯、義大利麵或馬鈴薯。

營養素排序並不是新觀念,所以為什麼最近變得這麼熱門?紐約市特殊外科醫院女性運動醫學中心的運動營養師海蒂.史柯尼克(Heidi Skolnick)說:「大家喜歡指導,也喜歡準則。」她是《全身重設》(The Whole Body Reset)一書的共同作者。她說,這種做法「其實與進食順序有關,目的是減少血糖高峰並提升飽足感。它非常容易運用,而且沒有限制。它不是告訴你要吃什麼,只是強調進食順序而已」。

更好的是,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我們真的可從營養素排序方法中獲益,且對於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餐後血糖下降的病症)或餐後低血壓(進食後血壓降低)患者特別有幫助。

一項2022年發表於期刊《營養素》(Nutrients)期刊的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依照營養學家的建議,養成先吃蔬菜再吃澱粉類碳水化合物的習慣,結果五年後的血糖控制出現顯著改善,特別是糖化血色素(hemoglobin A1C)濃度(該項測量前三個月內的平均血糖)。另一項2024年發表於《BMC營養學》(BMC Nutrition)期刊的研究發現,習慣先吃蔬菜的糖尿病中老年患者擁有較佳的功能性,這表示他們從事日常生活習慣、智力活動及發揮社交能力時,比起先吃其他食物或未遵循進食順序的患者更輕鬆。

波士頓大學營養學臨床教授瓊.薩爾吉.布雷克(Joan Salge Blake)是營養與健康播客《Spot On!》的主持人,她說:「我認為每個人都能從中獲益,從嬰兒到成人都不例外。先吃高纖維蔬菜非常合理,因為這會確保你攝取這類食物,大多數美國人的飲食都沒有攝取足量蔬菜。」

營養素排序的好處

63歲的馬克.艾倫.艾芬格(Mark Alan Effinger)親身體會到營養素排序的益處。儘管他沒有罹患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但他在2023年底開始配戴連續性血糖儀(CGM),目的是協助他了解如何改善血糖濃度,讓他在工作和健身時有更好的表現。

艾芬格是住在愛荷華州柏林頓的連續創業家和產品開發人員,他說:「當我開始使用CGM並以平常的方式進食時,我對血糖高峰的頻率、幅度和持續時間感到非常驚訝。」

於是,他開始調整進食習慣,結果發現用餐時先吃纖維和喝一杯水,再吃蛋白質,最後是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對於管理血糖濃度「有極大作用」。他說:「以這種順序吃掉盤中的食物時,我也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用餐引發的不適,而且不再出現餐後倦怠或餐後嗜睡的情況。」

多項研究支持「食物排序有助於減少任何人進食後的血糖高峰」這一概念。一項2023年發表於期刊《營養素》的研究發現,健康的年輕女性用餐並以番茄、青花菜、炸魚、白飯的順序進食時,餐後血糖和胰島素濃度比起先吃白飯的情況更好。

此外,已有研究顯示,用餐時先攝取蛋白質及/或脂肪再攝取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可促進腸道分泌類升糖素胜肽–1(GLP-1):這種現象會進而減少胰島素分泌,並使胃排空變慢,因此可以改善飽足感,讓你覺得飽的時間拉長。紐約市的營養學家基斯.阿尤布(Keith Ayoob)說:「飢餓感可以受到較好的控制,因為不會出現很多血糖高峰。」他也是愛因斯坦醫學院小兒科的榮譽副教授。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的益處:透過先吃蔬果,你會自然而然放慢進食速度,因為這些食物需要咀嚼。這一點特別有幫助,因為阿尤布說:「腦需要大約15到20分鐘才意識到已經吃飽。」他補充說,如此一來,你會先吃下熱量較低的食物,「不會那麼想吃我們往往攝取過多的其他熱量來源」,例如麵包、義大利麵、甜食。

薩爾吉.布雷克說,這也能讓你較快感到飽足,因為蔬果含有大量水分及纖維。

胃腸科醫師兼傑出的大學教授勞倫斯.切斯金(Lawrence Cheskin)曾擔任喬治梅森大學營養學與食品研究系的系主任,他說營養素排序最終會對健康和體重有益,因為這「讓你不斷思考自己在吃什麼,並養成自我監測的心態」。

確實,已有研究發現,如果在午餐時先吃大份沙拉再吃義大利麵,用餐期間攝取的熱量會降低17%。同樣地,根據賓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如果午餐時先喝一碗蔬菜湯(不論是蔬菜塊或蔬菜泥)再吃主餐,這一餐攝取的總熱量會減少20%。

薩爾吉.布雷克說:「先吃沙拉或先喝蔬菜湯,就像有一輛前導車來節制你的攝取量。」

實際運用營養素排序

營養素排序聽起來可能很複雜,但其實不然。對於早餐,你可以吃一碗莓果、甜瓜切塊或一整顆橘子,接著吃希臘優格或炒蛋,然後是燕麥脆片或全麥吐司。

午餐可以先吃一份沙拉或一碗蔬菜湯或西班牙冷湯,接著吃半個三明治。或者如同阿尤布所說,你可以吃夏威夷拌飯,並先吃蔬菜,然後是魚,最後是底部的飯。

晚餐可以先吃一份生菜拼盤或沙拉,接著是烤雞或魚,然後是飯、義大利麵或馬鈴薯。

阿尤布說:「這又不是要你少吃什麼,只需要改變順序。」史柯尼克補充說,你也不需要一直以這種方式進食才能獲得效益。運用這種做法時,沒有任何食物是禁忌或禁止食用,因此容易實施且可長期持續。

43歲的琳希.馬龍(Lindsay Malone)育有三個孩子且熱愛跑步,她是克里夫蘭凱斯西儲大學的臨床營養學家。她經常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她向患者建議的相同策略,包括營養素排序。

「我發現,用餐時先吃蔬菜和蛋白質,然後再吃〔澱粉類〕碳水化合物,能幫助我避免原本在餐後會出現的血糖雲霄飛車。」她說:「我以前會在上午十點或下午三點左右感覺精力和專注力下降。」她也獲得另一項出人意料的益處:睡眠改善。馬龍說:「如果我的血糖在白天很穩定,晚上就能睡得比較好。」

馬龍也對自己的孩子使用營養素排序策略。她會在晚餐前拿出一盤蔬菜,讓他們先吃。她承認說:「雖然蔬菜不一定是他們最想吃的,但這能幫助他們不再問我晚餐要吃什麼,也能讓他們在晚餐前先攝取一些纖維和微量營養素。」

 

延伸閱讀:我們是否高估了維生素C補充劑的效果? / Omega-3脂肪酸如何減輕發炎

 

NOV. 2025

核融合

追求無限能源的偉大夢想

核融合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