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研究:氣候變遷加劇 海洋熱含量連4年破紀錄
Jan. 28 2023

研究:氣候變遷加劇 海洋熱含量連4年破紀錄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全球升溫再度拉緊報,不僅氣溫升高,連海洋也愈來愈熱。根據11日最新發表的研究,2022年全球海洋熱含量(ocean heat content, OHC)再度破紀錄。從2019年至今,海洋熱含量已連續4年創下新高。

哈佛研究:蜜蜂等授粉昆蟲減少 每年害42萬人早死
Jan. 25 2023

哈佛研究:蜜蜂等授粉昆蟲減少 每年害42萬人早死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蜜蜂授粉不足會影響糧食生產與人類健康,但具體影響有多少?哈佛公衛學院最近計算出,每年有42萬7000人因授粉媒介不足而死於健康飲食相關疾病。這是全球第一個將野生動物授粉與人類健康關聯具體量化的研究。

蘭嶼海洋底棲生物首次普查出爐 發現32種新紀錄種
Jan. 18 2023

蘭嶼海洋底棲生物首次普查出爐 發現32種新紀錄種

整理:廖禹婷(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海保署2022年針對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進行首次物種普查,1月11日公布調查結果,總共發現了32種蘭嶼新紀錄種,包含21種甲殼類、七種棘皮動物及四種軟體動物。其中,小雙鱗蛇尾(Amphipholis squamata)更是首次在臺灣發現的新紀錄種。 參與本次物種普查的中興大學研究團隊表示,會在2023年繼續調查,並將成果集結成「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解說手冊」,讓大眾更加了解蘭嶼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研究示警:海洋塑膠垃圾影響海膽發育 其他生物可能也受害
Jan. 15 2023

研究示警:海洋塑膠垃圾影響海膽發育 其他生物可能也受害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海洋塑膠汙染日益嚴重,海底生物首當其衝。一份英、義科學家共同發表的研究顯示,高濃度的塑膠海水會導致海膽幼蟲發育異常而死亡。研究試驗了兩種塑膠後發現,未經使用的塑膠原料會釋放大量添加劑,危害比長期泡在海中的塑膠碎片更嚴重。 科學家澄清,實驗研究的塑膠濃度較高,真實世界中並不常見,但在洋流交會等容易聚集塑膠垃圾的地方還是可能發生。

研究指出本世紀末地球三分之二的冰川將消失
Jan. 12 2023

研究指出本世紀末地球三分之二的冰川將消失

根據新的研究,地球上的冰川萎縮和消失的速度比科學家想像的要快,依照目前氣候變化的趨勢,預計三分之二的冰川將在本世紀末融化消失。 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這項研究以比以往更全面的方式研究了全球21.5萬條的大陸冰川,但不包括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冰蓋上的冰川。科學家利用電腦模擬計算,在不同程度的變暖情況下,會有多少冰川消失、多少兆公噸的冰會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多大幅度。 根據該研究,到2100年預計的冰損失範圍為38.7兆公噸至64.4兆公噸,具體取決於全球變暖的程度以及燃燒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數量。這些所有融化後的冰將使海平面上升,上升範圍從最好情況下的90公分到最壞情...

H5N1禽流感肆虐歐美 專家:今年將重演「寂靜的春天」
Jan. 10 2023

H5N1禽流感肆虐歐美 專家:今年將重演「寂靜的春天」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去年H5N1禽流感疫情迅速蔓延,肆虐全球,造成數十年來最嚴重、最快速的野生鳥類滅絕。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估計,2021年10月至今,超過5萬隻野生鳥類死於H5N1。專家預測,今年將重演「寂靜的春天」。

嘉大團隊前進塔山調查成果豐碩 發現多達20種蝙蝠
Jan. 09 2023

嘉大團隊前進塔山調查成果豐碩 發現多達20種蝙蝠

整理:林郁宸(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嘉義縣阿里山鄉塔山及鹿林山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環境,當地幾處隧道及洞穴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已成為蝙蝠良好棲所。為了解塔山及鹿林山地區的蝙蝠資源,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委託嘉義大學進行兩年的調查與監測,結果共發現20種蝙蝠、占臺灣本島33種蝙蝠物種的61%,其中更有八種臺灣特有種及三種特有亞種。

JUL. 2025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像長鼻猴這樣的動物雖然長相奇特,卻也說明了,美這種事本來就見仁見智。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