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鍾友珊 編譯;許祖菱 審校 獅子、老虎、豹、獵豹、美洲豹、美洲獅這些通稱為「大貓」的大型貓科動物雖然兇猛,卻有人迷上牠們的魅力,將牠們圈養在家。也有不肖業者看準了猛獸幼崽的吸金功力,不當繁殖大貓,等幼崽長大後再將牠們殺害。為阻止這些憾事,美國參議院6日通過《大貓公共安全法》(Big Cat Public Safety Act)草案,明文禁止私人寵物圈養大貓或公開撫摸拍照等行為,等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後,法案就會正式生效。 根據「美國動物福利協會」(AWI)資料,《大貓公共安全法》禁止私人擁有獅子、老虎、豹、獵豹、美洲虎、美洲獅或這些動物的混血種。...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臺灣有超過五成的民眾身邊都有幾臺閒置不用的手機。但你知道嗎?100支iPhone約可提煉出0.97克的金、7.5克的銀、710克的銅;回收1萬支省下的生產耗能,相當於14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我國手機回收率雖逐年提升至12%,但與國際平均15~20%仍有一段差距。根據環保署調查,民眾不願將手機拿出來回收的原因,包括不知道去哪裡回收、缺乏回收獎勵,以及擔憂個資外洩。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花蓮報導 全臺37種原生蝙蝠中,體型最大的臺灣狐蝠,因數量極度瀕絕,名列全臺25種族群數量最危急的野生動物名單,需傾國之力保育牠。已知龜山島、綠島雖擁有穩定族群,但有一群臺灣狐蝠選擇到花蓮市區周邊的美崙溪流域定居。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你眼前有一盤沙拉,包裝上說這些蔬菜來自「地下農場」(Growing Underground),你會想到什麼?蔬菜不是本來就是從土裡長出來的?這裡指的地下,是指倫敦地下33公尺處的防空洞。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潮汐不僅能發電,而且比起光電和風電,更容易預測發電條件。不過,受限於技術難關,多數政府並未將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放在潮汐能上。即便如此,潮汐能成本還是快速下降。 根據英國「離岸再生能源整合開發中心」(ORE Catapult)10月發表的報告,從2016年至今,潮汐能的均化發電成本(LCOE)已下降了40%,已經來到大規模發展的關鍵點。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每年有1億條鯊魚、鰩魚和魟魚在商業捕撈鮪魚時被意外捕獲,這類「混獲」(bycatch)導致許多物種面臨滅絕。新研究證實,一種稱為「鯊魚守衛」(SharkGuard)的裝置能有效減少91%的鯊魚混獲、以及71%的魟魚混獲。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鯊魚守衛其實是個小圓柱體,靠小型電池供電,每兩秒會發出輕微短脈衝。使用方式是將它連接在釣繩末端,它會在魚鉤附近產生磁場。當鯊魚接近時,可短暫刺激鯊魚鼻子和嘴巴周圍的電感受器(稱為「勞倫氏壺腹」(Ampullae of Lorenzini),鯊魚就會快速游走,不會上鉤。
並非所有環保聲明都同樣真實,本文告訴你消費者該如何發現誤導的標示。 採取環保行動對公司有好處。根據市場研究,相較於市場上其他類似產品,消費者往往願意為環保產品花更多錢。 然而,並非所有環保聲明都同樣真實。「漂綠」是一種錯誤資訊,經常用於吸引積極追求環保的消費者。即使公司承諾永續發展、採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或具備環保意識,有時卻無法達成他們對消費者做出的承諾。 研究漂綠的聖十字學院社會學家艾利斯.瓊斯(Ellis Jones)說:「這基本上就是一種欺騙。」 隨著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準備在「黑色星期五」和「網購星期一」促銷活動中花費數十億美元,對於消費者想要將錢花在自己信任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