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災區意外成為自然保護區,這些地方因渺無人煙而使動物倖免於難。 戰爭、核能事故與貧窮,少有露出曙光的機會,然而在車諾比與世上其他少數地方,人類族群眼中的劫難,卻成為野生動植物的福音。 受到游擊戰火、核子輻射落塵和化學武器蹂躪的地方,野生動物再度活躍於遭人類污染至極,或危機四伏而不宜人居的土地上。 環境科學家吉米‧史密斯表示,人類銷聲匿跡將近30年的車諾比核災區,動植物正強勢回歸。他在10月5日發表一項以車諾比周遭生物為主題的新研究。 「這裡的景致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該區的其他地方無異,只是沒有人煙而已,」他說。「十年前,車諾比像一個被森林覆蓋的小鎮,如今卻像一座吞噬了一些...
夕陽灑在超載的駁船上,駁船的引擎突突作響,向剛果河上游前進。Photograph by Pascal Maitre 撰文:羅伯特.德雷珀 攝影:帕斯卡爾.梅楚 船在星光熠熠的天空下航行。它破水前進,行經的水域有時廣闊得像大海,有時候卻又不比一條淺淺的溪流大多少,因此在黑夜航行很愚蠢,而且也不合法。對船上的人來說,什麼是謹慎、什麼是合法的,這些考量不是完全沒意義。不過,到頭來只有一條法則凌駕所有其他考量:在剛果河上,任何人都必須想盡辦法求生存。 船的負擔沉重,險象環生。船隻以本來應該運送大約675公噸的馬達來推動三艘駁船。貨物包括鐵棒、一袋袋水泥、食品――超過815公...
一種動物騎在其他動物身上的照片逐漸增多,現在又多了一張。 海狗或許不會伸出大拇指搭便車,但是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沿海的一隻海狗,還是能搭上座頭鯨的背、讓鯨魚載牠一程。 新南威爾斯國家公園(NSW National Parks)一名鯨魚專家告訴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海狗騎乘鯨魚的畫面很罕見。雖然在野外鮮少看到那樣特殊的組合,但是在網站上,一種動物騎在其他動物身上的案例比比皆是,甚至社群網站Reddit和微型部落格Tumblr上有人專門討論這個議題。 PHOTOGRAPH BY ROBYN MAL...
考古學者在遺址中發現了一批石器,可能是被留下來當作祭品的。它們當中包括以禿鷹和蛇的圖案裝飾的罐子。Photograph by Dave Yoder 撰文:道格拉斯.普雷斯頓 攝影:戴夫.尤德 2015年2月18日,一架軍用直升機從宏都拉斯卡塔卡馬斯城附近一條簡陋的跑道起飛,前往東北方「蚊子海岸」的山區。下方的農田逐漸被陽光照射的陡坡取代,有些坡地上覆蓋著連綿不絕的雨林,有些則清除了部分樹木供牧牛使用。飛行員朝著遠方山脊的一處V字型山凹飛去。山凹後方,是一座被鋸齒狀山峰圍繞的山谷:一片未受破壞的翠綠色與金黃色景致,上頭點綴著飄動的雲影。成群的白鷺在下方飛翔,猴子藏身在樹...
科學家最近在所羅門群島附近潛水時,有了大放異彩的發現:有記錄以來第一種發出生物螢光的爬蟲類。 觀賞影片:《國家地理》新生代探險家大衛.格魯伯在所羅門群島附近,發現一隻生物螢光海龜。 是的,這隻海龜正散發綠色和紅色的螢光。不,牠不具放射性。 嚴重瀕危的玳瑁(hawksbill sea turtle)是科學家看到的第一種會顯現生物螢光(biofluorescence)的爬蟲類。這個能力可將照射到表面的藍光反射,並以另一個不同的顏色重新散發。最常見的顏色是綠色、紅色和橙色。 生物螢光與生物發光(biolumine...
過去十五年來,喬治・史坦梅茲 (George Steinmetz)一直投入這個令他深深著迷的攝影計畫──拍攝世界上所有極度乾旱的地區。這個想法可追溯自他於90年代晚期駕動力飛行傘飛越撒哈拉沙漠一事,此後他飛越了包括南極洲及全球27個國家。在這漫長的旅程中他所觀察到的是一系列彼此相異而又共同演變的地景,沙漠的旱地景觀都各自發展出獨特的樣貌,舉凡沙丘、鹽湖,風蝕地形等等。他也發現不論是人類、野生生物、或植物等等於各種嚴苛的生存環境下高度發展的生存方法。這些照片是從喬治・史坦梅茲最新的一本著作「沙漠上空」的精選。 欣賞更多大師的作品:https://instagram.com/the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