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Aug. 21 2018

當世界人口愈來愈多,海洋能餵飽我們嗎?

  • 一處粉紅鮭(pink salmon)漁場的漁獲。PHOTOGRAPH BY MICHAEL MELFORD, NATIONAL GEOGRAPHIC

    一處粉紅鮭(pink salmon)漁場的漁獲。PHOTOGRAPH BY MICHAEL MELFORD, NATIONAL GEOGRAPHIC

1

健康漁場可能是養活100億人的關鍵──前提是要正確管理。

專家估計,如果目前的人口趨勢持續下去,到了2050年,世界會需要雙倍的食物產量。同一批專家也說,魚類可能是這個問題的解答。

「我們在陸地上的食物選擇正在減少。」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的薇拉.阿格斯迪尼(Vera Agostini)說:「我們能從地球取得的食物是有限的,所以漁場及水產養殖會很重要。」

在2016年,漁場提供1.71億噸的魚給人類食用。到了2030年,該數據預估可達2.01億噸。

AD

ads-parallax

為了達到這項目標,漁場面臨許多環境議題與經濟考量,而關心這些議題與考量的人說,不是所有漁業活動都值得付出努力。

漁業的狀況怎樣?

今年夏初,糧農組織發表一份漁業的全面性概述,稱為〈世界漁業與水產養殖現況〉(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這份報告敘述漁業的歷史,而他們期望漁業能在滿足糧食消費目標上扮演重要角色。

做為一種食物來源,魚可成為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只要150公克的魚肉就能為一般成人提供超過一半的每日蛋白質需求。在國家經濟與個人財富增長的開發中國家,例如中國,魚類消費也在增加。在2016年,歐洲、日本及美國的魚類消費量低於全世界漁獲的一半。截至2015年為止,亞洲消費了全世界漁獲的三分之二。

持續成長的人口與財富增加的人口都需要富含蛋白質及營養的食物。2015年在《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魚類占全世界糧食安全的10%。

該論文的其中幾位作者曾擔任糧農組織的分析師,他們在文中寫道,他們正努力將魚類逐步納入「關於糧食安全與營養的全面性討論及未來政策」。

海中捕魚

其他研究人員則一直懷疑魚類如何能成為更大量的食物供應來源,尤其是來自公海的魚類。

上週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在公海(離陸地海岸約370公里的任何區域)進行的捕魚活動對確保全球糧食安全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生態學家安立克.薩拉(Enric Sala)說:「大部分在公海捕捉的魚都做為高檔食品來銷售。」他是該論文的作者,也是一位國家地理探險家。「小型地方企業不會在公海捕魚。進行公海捕魚活動的是較大型的工業船隊。」

這是因為在公海捕魚所需的燃料及人工成本很昂貴。在去年六月薩拉於《科學進展》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一群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沒有政府補助,多達54%的公海捕魚活動是無法盈利的。

為了抵達全球最遼闊的區域,捕魚船隊通常來自較富裕的國家。85%的公海捕魚活動是由中國、西班牙、臺灣、日本、南韓進行。

↑↑↑↑↑三座新海洋公園保護令人驚豔的生物多樣性

富裕國家宰制的不只是公海而已。在8月1日,另一項於《科學進展》發表的研究顯示,即使是在公海之外,上述五個國家依然主宰了整個工業捕魚產業。

工業捕魚引起某些人批評,包括薩拉。批評者說,糧農組織在制定養活全世界的策略時,應該關注小規模漁業,而不是工業漁業。

逐漸引起注意的水產養殖

跟野生魚類不同的是,養殖魚類生長在淡水或海水的箱網裡。

世界銀行在2014年發表的一篇報告指出,到了2030年,全世界的海鮮會有62%來自水產養殖。

糧農組織於2016年的報告顯示,養殖魚類在我們消費的海鮮中已占47%。

去年八月於《自然》期刊(Nature)發表的研究雄心勃勃地陳述水產養殖擴大規模的可能方法,以便滿足全世界對於海鮮的需求,又不會竭盡海洋魚類資源。

該研究認為,在海洋的某些區域,深達約200公尺的海域可用於養殖特定魚類。該研究作者表示,藉由充分利用他們預估的可用空間,每年可養殖150億公噸的魚類。

這對環境有負面影響嗎?

一些環保人士很擔心糧食議題更加著重在漁業。

提高海中野生魚類的捕獲量已經導致過漁,亦即過度捕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說,漁民能捕魚的區域以及能捕捉的魚類已受到嚴格規範。該組織在2017年發表一篇報告,顯示美國海域很少有遭到過漁的魚群。他們說,有幾種人類常食用的魚在將近20年前被捕捉到將近滅絕,現在跟當時相比是很明顯的改善。

漁網也可能傷害環境,有些漁網會意外捕到海洋哺乳類等動物。拖網會破壞棲地,例如珊瑚。而老舊漁網是海洋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聯合國也計畫增加海洋保護區的數量。雖然有些海洋保護區准許捕魚,但其餘保護區完全限制捕魚,並曾讓產業與環保人士爭奪同一區域。薩拉與阿格斯迪尼都說,他們希望海洋保護區能做為改善附近魚群健康的工具,使魚群帶來更多利潤。

選擇水產養殖而非捕捉野生魚類看似一勞永逸,但並不總是如此。

有些魚類比其他魚類更適應小型封閉空間,而不適應這種環境的魚類則容易罹患、散播疾病。

在離岸水產養殖場,有問題的箱網或風暴可能使生病的魚逃走,感染附近的野生魚群。內陸養殖場也有散播疾病的風險。

糧農組織的阿格斯迪尼說,該組織正在積極計畫創造更永續的海洋活動,並在未來18年內大幅增加做為食物來源的魚類數量。

 

延伸閱讀:新人口預測:110億人的世界?【要塑膠,還是要地球?】-藝術家拉黑子用藝術創作來喚醒大家對海洋的重視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