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的不朽才華 即使已過世500年,李奧納多.達文西驚人的創意,以及他在科學、藝術與工程學領域的遠見,仍不斷令我們驚豔。 數世紀的時光在一瞬間相互衝撞,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我來到溫莎堡參觀女王收藏的達文西畫作。 高聳的石牆外,觀光客或自拍、或是在挑選紀念茶巾。石牆內,走過裝飾著滴水嘴獸的拱門,達文西引領我回到文藝復興時期。 在堡內莊嚴的版畫室裡,我凝視著一本於16世紀末裝幀的皮製畫冊,彷彿能聽見藝術家的低語。畫冊的書脊厚達6.5公分,上面還有黃金裝飾。因過去世世代代留下了看不見的指印而顯得斑駁磨損的封面上,印的是:Disegni di Leonardo da Vi...
雋永的智慧 達文西的藝術成就斐然,〈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是最著名的畫作,不過他的手稿更能夠展現出他特殊天賦的內在運作模式。達文西把他對自然世界的觀察以及創意設計,以素描與書寫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些筆記透漏了達文西如何靠著不斷反覆詰問研究主題,並推翻自己原本的判斷,最後得到驚人的發現。他的思辯過程就是今日的科學準則:觀察、假設與實驗。 即使達文西已經過世500年,他豐富的觀察筆記依然留給後人無限的學習與想像空間,範圍涵蓋了解剖學、植物學、地質學、製圖學、音樂、軍事工程,在他死後,大多數的手稿已經遺失或遭竊,留存至今的7000多張,有許多仍難以解讀,各個領域的專家得以透過達文西的作...
終極的犧牲 五百多年前,生活在現今祕魯地區的奇穆人,在恐怖的儀式中獻祭了269名童男童女。原因為何,仍是個謎。 那名年幼的犧牲者躺在滿是垃圾的空地上一處淺墳裡。那天是復活節前的星期五,地點是祕魯北方海岸一座名叫宛查奇托的村莊。 有兩個大學生――他們是穿著手術服、戴口罩的實習考古學家――大字形地趴在墳墓兩側,開始用小鏟子挖掘。 首先出現的是小孩頭骨的頂部,上面還有亂糟糟的濃密黑髮。挖掘人員將小鏟子換成油漆刷,小心翼翼地掃去鬆散的沙土,清理出整顆頭顱,還有突出在粗棉裹屍布外的肩膀骨骼。最後還挖到一具小小的金毛駱馬遺骸,蜷在小孩身邊。 來自國立楚希約大學的考古學教授加布...
死亡在未來的風格 我們以所處時代的工具追悼亡者。而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有些悼亡的選項更是令人意想不到。 作為一種哀悼習俗,不論是紀念鑽石還是智慧骨灰罈,都只是新瓶舊酒,與過往文化傳統無異。 從古到今,我們想出各種別出心裁的方式來悼念亡者: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哥德式陵墓、印度的泰姬瑪哈陵。有的儀式對部分追悼者別具意義,對其他人而言卻是毛骨悚然。在19世紀的歐洲和美國,有所謂的「往生攝影」,以恍如活著的姿態,為死者拍攝人像照片;在藏傳佛教中則有天葬,這種送行儀式又稱為鳥葬(意即對鳥的施予),將死者的遺體餵食禿鷲。 追思亡者的觀念受文化、傳統、地理環境、宗教等多種因素形塑而...
在骯髒的工作中找到尊嚴 但當我要穿戴防護裝備時,我發覺我辦不到。我不想讓他覺得他的工作令人作噁。這是他的職業,只有少數人知道怎麼做,而且他做得很好。 這是艾克西連.塞納,他是一位bayakou,在海地克雷奧語中是指清潔公共廁所的工人。他在太子港清理一間供數個家庭使用的坑式廁所時,我拍下他的照片。儘管艾克西連的工作令人反感不悅,但對於惡劣衛生這項致命問題,他卻代表了一個原始粗陋的解決方案。 我曾受《國家地理》指派去拍攝一篇關於隨地便溺的報導,這個主題沒有太困擾我。我曾在一些衛生設施不被重視的地方拍攝戰爭和衝突。我想困難處在於,要在如此平淡無奇(這是個人人都在做的事)的主題中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