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只有十顆已知的恆星被超新星強大的爆炸推力讓它們可以逃脫銀河系。今年6月,一項利用歐洲太空總署(ESA)蓋亞探測器數據的研究,揭示了另外六顆逃逸恆星,其中兩顆打破有史以來逃逸恆星的最快徑向速度記錄:1694公里/秒和2285公里/秒。
 
								丁肇中經歷的現代物理與體會 丁肇中是享譽全球的物理學家,他的研究為現代物理學奠定了基礎,也讓他獲得 1976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丁肇中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現任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歷經數十年實驗物理的研究之路,他用一次次的實驗結果打破原本的理論認知,為物理學開創了新的道路。丁肇中如何從 J 粒子的發現,走到最前沿研究宇宙射線,探索宇宙的起源與未知?中研院「研之有物」梳理記錄丁肇中 2022 年在院內物理研究所的演講內容,介紹他在物理學領域的傑出成就以及科學家的體悟。
 
								研究人員在距離地球120億光年遠的星系中發現了複雜的有機分子,這是目前已知存在這些分子最遙遠的星系。由於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能力,一項新研究為早期宇宙星系中發生複雜的化學相互作用提供了關鍵的見解。
 
								這隻熊屬生物的祖先身形大如浣熊,爪子像貓一樣,並且牙齒嚴重受損。科學家因此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弄清楚這是什麼樣的動物。 熊屬生物最早的親戚之一看起來不像大灰熊,反而更像喜歡咬碎螺殼的浣熊。古生物學家將這種生物取名叫Eoactos vorax,這種哺乳動物的化石有助於了解包括臭鼬、浣熊、熊,甚至海豹在內的動物群在大約3200萬年前哺乳動物進入全盛期的時候是如何興起的。 古生物學家花了數十年才解謎Eoactos的身份。1940年代,美國北達科他州菲特爾牧場(Fitterer Ranch)化石遺址開始挖出屬於某種肉食哺乳類的損毀怪異頷骨。古生物學家每一次重返這處遺址,都希望能從古老岩石中找...
 
								參宿四為紅超巨星,最近變亮了近50%,每當參宿四發生什麼事時,關於它爆炸成超新星的猜測就會激增。 獵戶座參宿四不僅是一顆紅超巨星,還是一顆半規則的脈動變星。這意味著它的亮度變化有一定的週期,儘管週期可能會有所不同。它有大約125天、400天、230天和高達2200天的亮度變化週期,所有的這些週期都由脈動決定,使得參宿四難以被清楚地理解。 幾年前,參宿四變暗,是因為參宿四表面噴射出物質,這些物質冷卻成塵埃並阻擋了光線,這一事件稱為「大暗淡」(The Great Dimming)。現在它變亮了,再次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新的研究表明,它可能比任何人預期的更快地爆炸成超新星。這篇新論文是《...
 
								如何量稱一個星系?這是一個天文學上的挑戰,特別是稱之為家的星系。事實證明,有幾種方法可以處理銀河系的質量,最近發表在arXiv預印本網站上的一項研究總結了這些方法,以提供最佳的答案。 一種方法是觀察星系中恆星的運動。大多數銀河系的恆星以圓形軌道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行,如同行星繞著太陽轉一樣,恆星也繞著星系中心旋轉。由於引力是使恆星保持在軌道上的力量,可用恆星的速度和離星系中心的距離來確定其軌道內的質量。接著可以畫出已知恆星的速度和離中心的距離,得到所謂的旋轉曲線(rotation curve)。在銀河系和其他星系中對這條曲線的測量是第一個證明星系的質量遠遠超過可見恆星所能解釋的證據,從而導致...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