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國際動保組織Pro Wildlife與法國環境組織羅賓漢(Robin des Bois)6月共同發表報告指出,法國和比利時饕客對青蛙腿的愛好,正將印尼、土耳其和阿爾巴尼亞的蛙種推向滅絕的險境。 歐洲每年進口多達2億隻野生蛙類,導致海外地區的原生蛙種的數量嚴重下降。每年約有4070噸在國外捕捉的青蛙送上歐洲的餐桌,其中,比利時就占進口量的70%,但大部分隨後送往法國,出口國則以印尼為主。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廢棄的溼紙巾在倫敦西邊泰晤士河畔堆出了一座「島」,面積有兩個網球場那麼大,有溼紙巾的地方厚達1公尺。這些溼紙巾主要來自家庭,據泰晤士水務公司(Thames Water)的調查,2/5的人承認曾將溼紙巾沖進馬桶。 溼紙巾大都有塑膠成分,即使標榜「可丟馬桶」,也不代表可分解。英議員已提案禁售含有塑膠成分的溼紙巾。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人類日常中必須倚靠身分證、戶口名簿等資料「驗明正身」,但對於廣大海域中的海洋生物又該如何一一核發屬於牠們的身分證?民間發起的「海龜點點名」計畫,四年來在小琉球附近海域紀錄超過700隻海龜,打造一本本的海龜「戶口名簿」,更發現近四成海龜已定居棲地超過一年。 計畫團隊進一步宣布成立「海龜戶口名簿網站」及協會,透過網站的海龜資料庫,未來在小琉球海域附近發現海龜,將能快速查詢並即時辨識,以解答心中疑惑,這次是遇見舊雨還是新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英國 《衛報》(The Gurdian)報導,蘇格蘭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科學家發現,輪狀病毒等導致腹瀉和胃部不適的腸道病毒,能「搭便車」般附著在長度小於5公釐的塑膠微粒上,藉此可在水中存活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些病毒仍有傳染能力,形成健康風險。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中國四川大學的科學家嘗試應用新材料,開發出一種小型的仿生機器魚,它的身體柔軟、靈活且可自行修復,能一邊游動一邊吸附海洋中的微塑膠。
天文學家使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具有兩個旋臂,看似微型螺旋星系的吸積盤,圍繞著一顆巨大的恆星旋轉,這顆恆星距離地球約2萬6000光年。原恆星盤即新生恆星周圍的吸積盤,是恆星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不斷地將氣體從環境中傳送到原恆星中,可說是恆星誕生和成長的搖籃。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圍繞在類似太陽質量原恆星的吸積盤廣泛的被研究,並得到了大量的觀測和理論成果。但對於大質量的原恆星,尤其是超過30個太陽質量的早期O型原恆星,其吸積盤是否發揮作用,以及如何在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卻仍不清楚。這些大質量恆星的本質亮度可高達太陽的數十萬倍,對整個銀河系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