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歐盟推環境法案 復育所有受損自然棲地、農藥減半
Jul. 17 2022

歐盟推環境法案 復育所有受損自然棲地、農藥減半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陳文姿 編譯;許祖菱 審校 歐盟執委會6月22日提出首部《自然復育法》(Nature Restoration Law)草案,希望2050年前復育所有受損的歐洲生態系統。執委會也提案2030年減少50%的化學農藥使用,並於公園、遊樂場等城市綠地全面禁用殺蟲劑與農藥。

綠色和平:餐飲業普遍認同減塑 循環杯便利性還需政策推動
Jul. 14 2022

綠色和平:餐飲業普遍認同減塑 循環杯便利性還需政策推動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環保署一次性飲料杯減塑新政7月1日上路,業界如何看待頗受關注,綠色和平昨7月5日公布一份2021年針對臺灣九大餐飲服務大型連鎖業者的調查,指出餐飲業界普遍認同減塑是國際趨勢,但認為目前政策仍有三大問題,如自備容器比例低、清潔規範不足及政策落實不一致。 綠色和平昨也邀集立委王婉諭、循環杯業者等人舉行記者會,指出循環杯成本過高、建置站點不足等問題。綠色和平呼籲,產業期待更明確的減塑路徑,「臨時抽考」形式的政策只會難以應付,且應如同塑膠袋收費,導向一次性塑膠強制付費取得,成立減塑基金,挹注未來產業轉型。

盤中飧讓原生物種瀕危 歐盟十年吃掉4萬噸蛙腿
Jul. 13 2022

盤中飧讓原生物種瀕危 歐盟十年吃掉4萬噸蛙腿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國際動保組織Pro Wildlife與法國環境組織羅賓漢(Robin des Bois)6月共同發表報告指出,法國和比利時饕客對青蛙腿的愛好,正將印尼、土耳其和阿爾巴尼亞的蛙種推向滅絕的險境。 歐洲每年進口多達2億隻野生蛙類,導致海外地區的原生蛙種的數量嚴重下降。每年約有4070噸在國外捕捉的青蛙送上歐洲的餐桌,其中,比利時就占進口量的70%,但大部分隨後送往法國,出口國則以印尼為主。

泰晤士河「溼紙巾島」達兩個網球場大 英議員:河水流向都變了
Jul. 12 2022

泰晤士河「溼紙巾島」達兩個網球場大 英議員:河水流向都變了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廢棄的溼紙巾在倫敦西邊泰晤士河畔堆出了一座「島」,面積有兩個網球場那麼大,有溼紙巾的地方厚達1公尺。這些溼紙巾主要來自家庭,據泰晤士水務公司(Thames Water)的調查,2/5的人承認曾將溼紙巾沖進馬桶。 溼紙巾大都有塑膠成分,即使標榜「可丟馬桶」,也不代表可分解。英議員已提案禁售含有塑膠成分的溼紙巾。

海邊戲水注意 輪狀病毒搭「塑膠便車」 水中存活三天仍具傳染力
Jul. 08 2022

海邊戲水注意 輪狀病毒搭「塑膠便車」 水中存活三天仍具傳染力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英國 《衛報》(The Gurdian)報導,蘇格蘭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科學家發現,輪狀病毒等導致腹瀉和胃部不適的腸道病毒,能「搭便車」般附著在長度小於5公釐的塑膠微粒上,藉此可在水中存活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些病毒仍有傳染能力,形成健康風險。

澎湖馬糞海膽50年銳減上億顆 採捕期將至 民團籲實施禁捕
Jul. 04 2022

澎湖馬糞海膽50年銳減上億顆 採捕期將至 民團籲實施禁捕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澎湖馬糞海膽因鮮味足、甘甜度高,備受饕客喜愛,從7月1日已進入開放採捕期。不過,民間團體近期進行海域調查時,發現馬糞海膽面臨生態浩劫,於重要棲地已不見蹤跡,短短50年內個體數從2億顆減至現在僅存數萬顆。呼籲澎湖縣政府實施全面禁捕,勿再過度捕撈,造成「共有地悲歌」。 澎湖縣政府則回應,總量管制執行困難,正積極推動社區自主管理,未來希望由野生捕撈轉往養殖業發展。

科學家首次嘗試開發 可吸附海洋微塑膠的仿生機器魚
Jul. 03 2022

科學家首次嘗試開發 可吸附海洋微塑膠的仿生機器魚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中國四川大學的科學家嘗試應用新材料,開發出一種小型的仿生機器魚,它的身體柔軟、靈活且可自行修復,能一邊游動一邊吸附海洋中的微塑膠。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