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藝術品如何清潔空氣
May. 2021

藝術品如何清潔空氣

生態科技 藝術品如何清潔空氣 這個枝形吊燈不只會發光,還能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   在倫敦以藝術和設計為主題的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裡,有著超過230萬個收藏品,其中只有一件是活生生的:一盞枝形吊燈。這盞吊燈不僅提供照明,還會吸收房間裡的光線並淨化空氣。吊燈的金屬分支上懸掛著70個具有葉脈的合成囊袋,如同「樹葉」一般,而它們的綠色外觀來自內部數百萬的藻類微生物。 藻類吸收LED燈和太陽的光,並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當這些元素與葉子中的水及循環的養分混合作用,便會產生氧氣。簡單來說,這個枝形吊燈會行光合作用。當博物館的遊客參觀這個名為「呼氣」(Exha...

一堂意外的科學課
Apr. 2021

一堂意外的科學課

一堂意外的科學課 泰瑞莎.茲戈達大學時主修科學攝影, 有次她放假回家, 她父親位於紐約州的動物醫院剛好送來了一隻被車撞到的錦龜。這隻錦龜幾乎失去了一隻前腳,而且X 光照片顯示牠當時懷孕了。雖然錦龜活了下來, 並順利產卵, 但沒有一顆孵化。然而茲戈達利用圖片編輯和上色工具,調亮錦龜解剖構造與蛋的細節,將這張X 光照片轉化成一堂科學課,同時也是一件藝術作品。—PATRICIA EDMONDS

他研究近期的在家工作模式,如何影響人的安適感
Apr. 2021

他研究近期的在家工作模式,如何影響人的安適感

創新者 傑瑞米.貝連森 撰文:泰瑞莎.馬凱莫 攝影:班尼迪克特.埃文斯   他研究近期的在家工作模式,如何影響人的安適感。 雖然我們許多人都害怕公開談話,但是疫情期間大量的視訊通話,讓「傾聽者變成了演說者。」傑瑞米.貝連森說。貝連森是史丹佛大學虛擬人類互動實驗室的創辦主任,他說,在COVID-19 疫情之前,很少人研究數小時的視訊通話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現在他的實驗室已經調查了數千名遠距工作者,他可以列出視訊通話使人焦慮的各種層面,並建議緩解的方法。 其中一種焦慮來自於使用者會看到自己即時的影像;貝連森表示,視訊影像應該預設為隱藏。另一...

古代捕蟲高手
Mar. 2021

古代捕蟲高手

化石發現 古代捕蟲高手 分析顯示這個兩生類化石樣本中,具有已知最古老的彈弓式舌頭。 一個被琥珀包覆的化石內保留了精美的頭骨──有些肌肉甚至是完整的。 這是已知最古老的具有彈弓式舌頭的兩生類樣本,這種兩生類動物稱為阿爾班蠑螈(albanerpetontid),簡稱「阿比」(albie)。有關阿比的細節並不清楚,之前另一個阿比化石被誤認成它的遠親變色龍。但是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胡安.達扎和同事的新分析顯示,上圖*這塊在緬甸發現的化石,是9900萬年前的新阿比物種。達扎的團隊將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時,加上了阿比的介紹:大小和爪子像蜥蜴,可能住在樹上或樹附近,...

與病毒共存
Feb. 2021

與病毒共存

充滿病毒的世界 與病毒共存 撰文:李永適   在寫下這篇文字時,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正攀過新的高峰。全球感染累計人數已超過1億人,死亡人數超過210萬,並且以每天接近1萬8000人的速度增加。在這個時候,我們告訴讀者病毒是人類、甚至可能是生命自然演化不可或缺的成分,可能很難獲得多數人的共鳴。不過,這篇報導可能可以提供一些幫助我們面對疫情的觀點。 在《病毒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中,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國家地理的長年作者大衛‧逵曼帶領我們進入病毒的世界,讓我們知道,病毒不僅是讓人生病、導致死亡的罪魁禍首,也在人類以及許多生物繁衍演化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哺...

病毒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
Feb. 2021

病毒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

病毒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 COVID -1 9 提醒了我們病毒的毀滅力量, 但若是沒有病毒,我們現在所知的生命根本不可能存在。 撰文:大衛.逵曼 David Quammen 攝影:克雷格.卡特勒 Craig Cutler   讓我們想像一個沒有病毒的地球。 我們魔杖一揮,病毒通通消失。小兒麻痺病毒不見了。恐怖致命的伊波拉病毒不見了。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還有各種流感都不見了,大大減少了人類的苦難與死亡。HIV沒了,所以愛滋災難從未發生。再也沒有人受水痘、肝炎、帶狀疱疹甚至普通感冒所苦。2003年的SARS病毒,我們如今知道是現代大流行時代來臨...

更先進的太空馬桶
Feb. 2021

更先進的太空馬桶

更先進的太空馬桶 美國航太總署(NASA)重新設計了太空馬桶,使它運作得更好,對女性太空人更友善。 在太空中,如何適當地處理人類排泄物一直很棘手。缺乏重力可能會導致排泄意外,在1969年的阿波羅10號任務中,地面控制人員剛好就聽到了這樣的對話──「快給我一張紙巾,」湯瑪斯.斯塔福德懇求其他太空人:「有塊糞便飄浮在空中。」 而最近,NASA自1993年以來首次送了全新設計的馬桶到國際太空站。這座更精美的馬桶跟前一代一樣利用吸力清除廢棄物,太空人使用手持漏斗或軟管排尿,並像平常一樣坐在馬桶上排便。但隨著愈來愈多女性造訪太空,新的馬桶座更適合女性的生理構造。它讓女性能更輕易...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