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臺灣的我們似乎與山那麼靠近。帶著人們走向山的原因千千萬萬,可能是因為開放政策,可能是因為疫情出不了國,也或許是想遇見更茁壯的自己。最近臺灣紀錄片作品《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帶我們看到了臺灣山林的可親及可敬,也讓我們反思人類與山林的關係。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金剛和泰山等以猩猩為主角的電影中,經常會出現雄性靈長類動物直立並搥打其胸口加上大喊大叫的動作,傳遞著示威、自大的意象。 研究成年雄性山地大猩猩(mountain gorilla,學名:Gorilla beringei)的科學家說,敲打胸部是有點炫耀的意味,但這個動作其實傳遞著相當誠實的訊息。
 
								研究發現,這種在昆蟲上前所未見的可逆變化竟出現在印度跳蟻身上! 對大多數蟻群來說,牠們的社會結構相當簡潔:蟻后負責產卵,而如覓食、養育幼蟻、征戰等一切其他事務,則完全交由工人階級處理。由於只有雄蟻與蟻后可以繁衍後代,其他螞蟻則不具備生殖能力。因此一旦蟻后「六腳一蹬」,蟻群通常也隨之滅亡。 不過在印度跳蟻(Indian jumping ant,又名跳鐮猛蟻、跳躍掠針蟻)身上可不是這麼回事。印度跳蟻是種棲息在印度東岸森林中,有著副鑷子般的大顎以及一雙黑色大眼的螞蟻。在印度跳蟻的蟻群中,如果蟻后死了,工蟻(所有工蟻都是不具生殖能力的雌性)們會舉辦一場「勝者為后」的奇特比賽,冠軍將具備產卵...
 
								一項關於非洲野生獅子的新研究認為模仿其它夥伴打呵欠,對群體生活的動物來說是有益處的。 貼心提醒:閱讀這篇文章可能會讓你想打呵欠! 儘管打呵欠在大多數脊椎動物中是非常常見的行為,科學家們對於這種看似單純的現象還是不甚了解。 打呵欠可能是自發性的,也可能是在看到或聽到別人打呵欠之後發生的舉動,後者被稱為「傳染性呵欠」(contagious yawning)。大多數關於「自發性呵欠」(spontaneous yawning)的研究都將重點放在生理功能:促進血液往腦部流動、冷卻腦部、為腦部充氧、並進而讓動物更有警覺心,尤其是當動物感到昏昏欲睡時。 但目前存在最大的謎,是為什麼哺...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