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世界10大蒐奇博物館
Mar. 17 2017

世界10大蒐奇博物館

你對怪東西特別好奇嗎?這些怪東西寶庫一定能滿足你。 一名潛水員與一輛沉沒的汽車,位於墨西哥坎昆水下當代藝術博物館(MUSA)。PHOTOGRAPH BY MAURICIO COLLADO, XINHUA/ALAMY STOCK PHOTO 平凡的事物要怎麼變得不平凡?把它放進博物館就好了。不論是多麼奇怪或乏味的東西,都是通往歷史的一扇窗,讓我們連結過往的時空,同時也透露出內心深處最晦暗的執迷、最聰明的想法,和人類心智無窮的創造力。 塑化生物博物館(PLASTINARIUM) 德國,古本(Guben) 德國的解剖學家哈根斯的塑化生物機構把塑化技術保存的人體用各種姿勢展示(如本...

近鳥龍會飛嗎?
Mar. 15 2017

近鳥龍會飛嗎?

透過雷射照亮侏羅紀時代的化石,研究人員可對過去描繪的有羽恐龍──近鳥龍(Anchiornis)樣貌增添更多細節。PHOTOGRAPH BY WANG XL, PITTMAN M ET AL. 2017 想像一隻紅頭啄木鳥和一隻小型迅猛龍混合在一起的樣子,你就會對近鳥龍的樣子有很好的概念──牠們是來自侏羅紀晚期的恐龍,身長只有大約30公分。 這是科學家在檢查9個近鳥龍古生物樣本後所得到的結果,利用高功率的雷射光為我們揭示先前無法看出的軟組織,有助於我們更了解這類恐龍的真實樣貌。 這個研究顯示出近鳥龍非常像鳥,牠們的腿有如同禽類一般的鼓槌形,前臂很長並連接一層稱為翼膜的皮膚。牠...

生存之戰
Mar. 13 2017

生存之戰

撰文:珍妮佛.S.霍蘭 Jennifer S. Holland 攝影:史帝凡諾.翁特爾西納 Stefano Unterthiner 如果不是有一隻名叫那魯托的調皮猴子,據說在印尼的某座公園裡偷了一名攝影師的相機,用它拍了一張自拍照,黑冠獼猴的處境至今可能仍鮮為人知。這張自拍照後來在網路上瘋傳,黑冠獼猴(Macaca nigra)突然在網路上多了數百萬名粉絲。而負責評定動物保育狀態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當時也正在努力將這種有著龐克髮型和琥珀色眼睛的物種列入全球最瀕臨絕種的25種靈長類動物之一。 那魯托並沒有因為有了名氣而在同類中獲得特殊待遇。牠和同伴一起生活在蘇拉威西島比通市附...

自然界的行動電源
Mar. 13 2017
Sponsored

自然界的行動電源

這幾年,樂活風襲捲全球,引爆都市人對大自然的想望,藉由登山、健行、露營的方式,走出戶外、暫別科技文明,進而尋求心靈的平靜、找回對生活的熱情。 只是,這看似寧靜祥和的自然風光,背後卻隱藏著天威難測的變化,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力量,一不小心,就有讓自己身陷危機的可能,沒了興致還只是小事,有時甚至連生命都會受到威脅,事前的規劃和充足的準備,因而顯得重要。 出發前 依體能狀況選擇適合的目的地。 蒐集目的地相關資訊,對於當地的地形、氣候有基本的了解。 除了充足的糧食、飲水、禦寒衣物外,醫藥品、地圖、指南針、GPS、手機(或衛星電話)、求救裝備….等也要備妥,最好也能攜帶備...

菲律賓海灘上的神秘毛怪
Mar. 08 2017

菲律賓海灘上的神秘毛怪

一開始以為是新物種,但可能是別的東西。 你猜得出來這是甚麼海洋生物的屍體嗎?影片由Mio Lungsod Nan Cagdianao提供。 有一團神秘、長滿毛的東西被沖上海灘(不,這不是一個拙劣笑話的開頭)。 最近有人在菲律賓拍到一個類似動物身體的照片,長約6公尺,重量超過1800公斤。乍看之下,這奇怪的東西又長又粗糙的白毛覆蓋著。 上方這張近照來自迪納加特群島,當地居民對這種大型遺骸感到震驚。這個影像爆紅,並引發好奇,讓人懷疑它是否為新物種。但這並不是第一次有神秘且毛茸茸的東西浮出海面。2003年,也有人在智利發現重達13噸的類似毛團,那時被認為是巨型...

大象找犀牛玩
Mar. 07 2017

大象找犀牛玩

這乍看是很嚇人的挑釁行為,但其實是罕見的非洲象肢體語言。 面對面:愛玩的大象遇到緊張的犀牛 2017年3月1日,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中,兩頭龐然大物正互相看著對方,但這場大象和白犀牛的對峙不是為了食物,也不是競爭,原來只是大象想找個玩伴。根據國家地理探險家、大象行為專家喬伊絲.卜爾(Joyce Poole)的說法,這隻青少年公象擺出許多姿勢,示意邀請犀牛來一場角力。但犀牛不了解,反而以為自己受到了威脅。大象非常聰明,能夠理解同伴透過肢體語言所發出的訊息,但預知非圈內「象」的反應又是另一種技能,尤其是在面對不同物種的時候。 非洲...

地圖大師的童年作品
Mar. 06 2017

地圖大師的童年作品

八位地圖繪製專家,把童年的興趣變成職業。 我在撰寫地圖相關的文章時結識了許多地圖師,其中大多數熱愛他們的職業;從事這個工作的人,真心熱愛工作的比例高得出奇。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許多地圖師從小就喜愛地圖,日後將這份喜愛轉為職業。 這裡看到八位專業地圖師在童年繪製的地圖,佐證了這個看法。我採訪他們,問他們童年畫地圖的事、日後怎麼踏入這項職業,以及今日最喜愛工作的哪些層面。 每個人的故事各有特色,但也有共同的主題:舉例來說,有好幾個人回憶家庭旅行時,在車子後座裡眼睛盯著公路地圖,有些人還清楚記得自己什麼時候知道未來會以地圖為職業。 「仙女城」,克瑞絲汀・葛蕾蒂11歲時的作品。MA...

JUL. 2025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像長鼻猴這樣的動物雖然長相奇特,卻也說明了,美這種事本來就見仁見智。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