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既有工程增設生態友善設施 林務局助動物脫困影像證明有效
Apr. 17 2023

既有工程增設生態友善設施 林務局助動物脫困影像證明有效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農委會林務局這幾年除了新建工程顧及野生動物覓食棲息,也意識到既有設施可能不利於野生動物活動,不只重新盤點林道人為設施,並發展「野生動物脫困計畫」,努力逐步見效。4月7日發布「林道構造物生態友善設施」成果,將相關經驗集結成冊,出版《脫困:林道構造物生態友善設施》,提供其他工程施設作參考。

都會河川找塑 臺中烏溪微塑膠汙染研究登國際期刊
Apr. 17 2023

都會河川找塑 臺中烏溪微塑膠汙染研究登國際期刊

整理:林郁宸(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淡水河和臺中烏溪是臺灣第三與第四大的水系。然而據中央研究院、臺大、成大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調查證實,這兩條都會中的河川已受到微塑膠汙染,推測可能是從雨水下水道流入。此外學者也揭露,微塑膠含量與人口密度和土地使用有顯著相關,人口密度愈高處測得的微塑膠含量愈高。

海平面正以飛快速率上升,以下是我們該知道的事
Apr. 17 2023

海平面正以飛快速率上升,以下是我們該知道的事

根據預測,不管我們能減少多少碳排放,到了2050年,海平面都將上升約30公分。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來適應?

想像 30 年後的生活!臺灣的淨零轉型之路該怎麼走?
Apr. 14 2023

想像 30 年後的生活!臺灣的淨零轉型之路該怎麼走?

  迎接我們的是什麼樣的未來? 想像 30 年後,生活將發生什麼改變?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 2022 年 3 月 30 日公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針對能源、產業、生活與社會轉型提出多項政策,倡導人們逐步展開淨零新生活。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諮詢委員──中研院經濟研究所蕭代基兼任研究員、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周桂田教授,從與生活最貼近的經濟及社會政策出發,深入剖析臺灣如何在淨零路徑上穩健前行。迎接我們的是什麼樣的未來?一起來關心!

行政院通過海汙法23年最大修正 開徵海汙費違規可罰1億
Apr. 09 2023

行政院通過海汙法23年最大修正 開徵海汙費違規可罰1億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汙染防治法」自2000年施行至今未通盤檢討修正,耗時多年協商終於迎來新進展,行政院會今3月30日通過海洋汙染防治法修正草案,規劃向原油進口、海域工程、海洋棄置等業者徵收「海洋汙染防治費」,成立基金專款專用於海洋汙染防治,並祭出最高1億元重罰,要嚇阻海洋汙染行為。

不僅紐西蘭管制牛羊打嗝、放屁 歐洲也祭出畜牧減排政策
Apr. 06 2023

不僅紐西蘭管制牛羊打嗝、放屁 歐洲也祭出畜牧減排政策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5%來自畜牧業,牛隻打嗝和放屁排出的甲烷占了其中一大部分,不僅紐西蘭去(2022)年底傳出要課徵「牛屁稅」,荷蘭、歐盟也相繼推出畜牧業汙染管制措施。這些政策是否會加速畜牧轉型,或是會讓肉品或乳品的採購轉往管制較鬆的產地,農民面臨新挑戰。

我國新紀錄種「藍印蜻蜓」 金門採集首隻標本
Apr. 03 2023

我國新紀錄種「藍印蜻蜓」 金門採集首隻標本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庭莉報導 金馬地區發現新紀錄種蜻蜓──藍印蜻蜓(Indothemis carnatica)。臺灣蜻蜓學會表示,藍印蜻蜓自2020年首次於馬祖發現後,採集過程因COVID-19疫情幾經波折,2022年終於順利在金門採集到首隻藍印蜻蜓標本,並在2023年3月發表於《臺灣研蟲誌》。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Fixed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