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任何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Twitter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Jul. 24 2023

史前「殺手蝦」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 在海洋孕育眾多新生命的寒武紀,有一種早期掠食者叫做加拿大奇蝦。PHOTOGRAPH BY DAVID LIITTSCHWAG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ROMIP SPECIMEN 62543A. PHOTOGRAPHED AT THE ROYAL ONTARIO MUSEUM

    在海洋孕育眾多新生命的寒武紀,有一種早期掠食者叫做加拿大奇蝦。PHOTOGRAPH BY DAVID LIITTSCHWAG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ROMIP SPECIMEN 62543A. PHOTOGRAPHED AT THE ROYAL ONTARIO MUSEUM

1

據信在五億多年前,地球上第一種「超級掠食者」曾以其駭人的魔爪成為其他動物的噩夢,但新的研究提出了疑問。

加拿大奇蝦(Anomalocaris canadensis)眼柄上生著複眼,長著奇怪的圓型口部,頭部前方有可抓握的附肢,看起來就是寒武紀小型海洋生物的夢魘。科學家先前認為這種無脊椎動物是地球上最早的超級掠食者之一,但一篇新研究發現,這種「奇怪的蝦」其實沒有那麼兇殘,牠只會從原始海洋的水體中獵食軟體獵物。

關鍵性證據出自這種動物身體前方滿是尖刺的分段附肢。古生物學家以不列顛哥倫比亞5億800萬年前的岩石,即伯吉斯頁岩層(Burgess Shale)出土且保存良好的奇蝦標本為基礎,做出了3D模型,用以評估牠們帶刺附肢的靈活度與力量。

直到最近,奇蝦看起來就像是會捕食寒武紀海洋中硬殼三葉蟲的生物。科學家曾發現過身上帶有咬痕的三葉蟲化石與充滿三葉蟲身體部位的糞便化石。這些稀有化石都表明,曾有某種東西能夠咬穿這些底棲動物的堅硬外骨骼,而奇蝦看起來正是有能力造成這樣損害。

AD

ads-parallax

然而根據一篇新的分析,奇蝦要咬碎三葉蟲礦化的外殼恐怕很難。根據發表於《皇家學會學報B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這篇研究,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羅素.畢克涅(Russel Bicknell)與同僚發現奇蝦的附肢可以快速移動,演化的目的應是為了速度而不是為了和掙扎中的獵物搏鬥。

將以上發現與這種動物的其他解剖構造(例如複眼)結合之後,學者認為奇蝦曾悠遊在日照豐沛的海水中捕食櫛水母、蝌蚪狀的古蟲類(vetulicolia)以及其他軟體動物。身為節肢動物門(身體分節,長有外骨骼的無脊椎動物)的成員,奇蝦也可能也會捕食其他外殼較軟的節肢動物,即現在的甲殼類與昆蟲的遠親。

史前殺手蝦?

科學家從超過一世紀以前就開始致力於了解這種古代動物。1892年,「奇蝦」這個名字發想自看似甲殼類的零散身體部位。然而隨著時間過去,這些貌似「蝦子」的化石看起來愈來愈像某種更大型生物的附肢。直到1985年,這種生物的全貌才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是一個生活在古代海洋中的物種,其樣貌超越了所有科學家的想像。

還原全貌後的奇蝦看起來就像個駭人的掠食者。「這幅畫面馬上深植人心。」哈佛大學古生物學家喬安娜.沃夫(Joanna Wolfe)說;牠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

奇蝦身長將近60公分,是以富藏寒武紀化石聞名的伯吉斯頁岩層出土過最大的動物之一。這隻動物的身側有扇鰭,用以在水中前進,而能夠抓握的附肢看似正好適合把獵物塞進奇蝦頭部下方的圓形口部。

然而奇蝦最驚人的特徵在於牠的眼睛。牠的複眼由1萬6000個小眼組成,使牠的視力比據信為其主食的三葉蟲更加清晰。科學家甚至曾經認為這種生物的視力與胃口可能促成了掠食者與獵物之間的演化「軍備競賽」,進而提高了寒武紀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

「很多證據都說這種動物的視力非常好。」畢克涅說。充滿三葉蟲殘塊的糞便化石似乎支持奇蝦已經演化至可以抓取並咬穿其他有堅硬外骨骼的動物的說法。古生物學家猜想這種動物的進食方式是「抓住獵物反覆攻擊,同時把三葉蟲往嘴裡送,直到殼上面的裂痕多到能讓三葉蟲外殼破裂。」沃夫說。

然而畢克涅和其他古生物學家對這種無脊椎生物的貪食名聲向來感到懷疑,並因此促成了新研究。

挑簡單的獵物下手

畢克涅和同僚根據精細的化石製作了奇蝦巨大附肢的立體模型,同時也製作了一些現生物種的模型來做對比。他們跑了各式各樣的分析,檢驗這些模型的靈活度、速度與力量。這些專家們發現這些附肢並不像是屬於慣常掠食三葉蟲與其他硬殼食物的掠食者。

雖然這些附肢可以撿起獵物送進嘴巴,但是並不是特別適合抓握。附肢放鬆的時候並無法像預期一樣完全向後收起。部分原因在於奇蝦附肢的底部長著稱作前附肢棘(endite)的尖刺突起物。這些小尖刺較脆弱,讓附肢無法像蕨頭那樣緊緊蜷起。

壓力測試也顯示如果奇蝦試圖緊抓硬殼獵物,前附肢棘就可能會受損。畢克涅說,如果牠試圖捕捉三葉蟲,「牠的棘刺大概會受損,可能會折斷並且使奇蝦承受相當程度的痛楚。」有這項新證據在手,畢克涅和他的研究團隊必須重新思考奇蝦的生活方式。

「我覺得他們這篇研究做得很好。」沃夫說,並且指出這類型的模型總是可以依據新證據進行改良。這篇研究甚至改變了學者對奇蝦泳姿的想像。現在我們知道奇蝦游泳時可能是將附肢向前伸出,而非像諸多重建圖詮釋的那樣,將附肢蜷起收在頭部後方。

專家把奇蝦稱為自游掠食者(nektonic predator),比起在海床上搜尋「嘎嘣脆」的三葉蟲,牠會在開放水域中四處遊動,尋找任何能被複眼鎖定的小點心。然而這個形象只是古生物學家在試圖了解奇蝦的過程中所做出的最新調整,畢竟沒有任何現生動物能與之對應,且牠的化石構造又是如次怪異難解。

 

延伸閱讀:揭密超奇特「貓獺熊」化石 探祕蝙蝠演化史:迄今最早蝙蝠骨骸揭示5200萬年前的「古怪」故事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