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穹頂之下
Sep. 2023

穹頂之下

穹頂之下 岩石圓頂是建築傑作,也是排名第三的伊斯蘭聖地,如今,學者獲得前所未有的機會深入其中,揭開它的祕密。 撰文:安德魯.拉勒 ANDREW LAWLER 攝影:季亞.加菲齊 ZIYAH GAFIĆ   「任何想要形容它的參觀者都會詞窮。」大旅行家伊本.巴圖塔於1326年造訪耶路撒冷時讚歎地說:「它是所有建物中最奇妙、建築結構最完美,也是形狀最奇怪的建築之一。」 超過13個世紀以來,岩石圓頂聖殿一直是耶路撒冷神聖衛城的瑰寶;對猶太人與基督徒來說,這片廣闊區域稱作聖殿山,而對穆斯林來說,它是Haram al Sharif――崇高聖所。身為伊斯蘭教最...

不該遺忘的傷痛
Sep. 2023

不該遺忘的傷痛

不該遺忘的傷痛 這位攝影師以1 945計畫向那些被原爆影響終生的人們致意。 攝影:阪口悠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人們被炸得四散、焦黑、粉身碎骨。 碎片和灰燼混合成輻射物質由空中落下,稱為「黑雨」。爆炸的極高溫引發大火,人們只好逃到河裡,很多人因此溺水身亡。到了年底,廣島和長崎的死亡人數共計超過20萬。然而,事情尚未結束。很多最初倖存下來的人後來死於輻射引發的疾病;他們的孩子有些也罹患了相關疾病。日語Hibakusha是「原爆生還者」的意思,但考量到暴露在輻射下造成的永久性傷害,可能翻譯成「原爆受害者」會更精確一點。 原子彈轟...

穿上這雙鞋子,來到時尚高峰
Sep. 2023

穿上這雙鞋子,來到時尚高峰

穿上這雙鞋子,來到時尚高峰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裘潘鞋把貴族女子帶到崇高的地位──真的很高。 我們從很久很久以前就開始穿高高的鞋子。古希臘及羅馬的女性會穿厚底涼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則流行一種木屐「Qabaqib」,將浴場訪客的腳墊高,避免弄溼。 然而,鞋界的摩天大樓恐怕是裘潘鞋,也就是16世紀晚期的威尼斯貴族女性所穿的一種鞋。這種厚底鞋最高的款式(最左)現在收藏於佛羅倫斯的巴爾迪尼博物館,高55公分。另一雙沒那麼高,但仍高得驚人(中),在9月9日到明年1月7日於波士頓美術館展出。 多倫多巴塔鞋博物館(他們也有展示一雙裘潘鞋)的館長伊莉莎白.塞莫哈克表示,威尼斯裘潘鞋...

來自我們攝影師的作品
Sep. 2023

來自我們攝影師的作品

來自我們攝影師的作品 2020年初,COVID-19開始席捲全球時,義大利是最早感受到其巨大影響的國家之一。那年3月,安德烈.法拉奇塔在疫情嚴重的柏加摩和布雷夏拍攝了醫院裡的場景。三年後,他受官方邀請去見證這兩座城市的復原情形,並參加為期一年的義大利文化宣傳活動。在布雷夏的維多利亞廣場附近,他拍攝了由當地藝術家史提凡諾.龐巴迪里創作的這個雕塑品,它象徵著疫情期間,那種時間暫停的感覺。 人物 專注於人類和大自然關係的義大利攝影師 地點 義大利布雷夏 器材 Sony 7R4相機搭配16-35mm鏡頭

過去即現在
Aug. 2023

過去即現在

過去即現在 國家地理與藝術家團體FOR FREEDOMS合作,推出一系列專題攝影靈感來自美國歷史。 大家子齊聚一堂享用感恩節晚餐。一名男士在城鎮會議上站起來發言,雙眼散發希望的光芒。每個人都緊握著雙手祈禱。一對夫婦為他們的孩子蓋好被子。以上這些都是畫家諾曼.洛克威爾最歷久不衰的作品,四幅親密的小鎮場景,靈感來自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所謂的四項人類基本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與免於恐懼的自由。 將近80年後,藝術家團體For Freedoms重新構想了這些場景,製作了一系列大範圍且蓬勃多元的照片與其他視覺藝術作品,藉以「代表美國身分的多元」。藝術家們在...

我們幫助建設了這個國家
Aug. 2023

我們幫助建設了這個國家

我們幫助建設了這個國家 揭開中國鐵路工人的歷史面紗。 撰文、攝影:張秉熙 PHILIP CHEUNG   美國猶他州的州歷史保護官克里斯.梅里特介紹完凱爾頓的遺跡――也就是當天他想讓我看的鐵路鬼城――地平線掀起了一陣風暴。我站在那裡看著大地、看著雲,風揚起塵土,我想著一百五十多年前住在這裡的中國工人,當時的生活是什麼模樣? 他們鋪著鐵軌,住在臨時拼湊而成的沙漠定居點,離家數千公里遠。不遠處有個欄杆圍起的公墓,志工帶著狗,幫忙尋找位在欄杆外的遺骸――那些大概是中國工人的骨骸,因為中國人不准埋葬在白人的公墓裡。我也站在那裡,想到這些拚命工作、幫忙建設美國...

世界最古老的殖民地
Aug. 2023

世界最古老的殖民地

世界最古老的殖民地 波多黎各的危機、掙扎與力量。 撰文、攝影:克里斯多福.格瑞戈里.李維拉 CHRISTOPHER GREGORY RIVERA   那片上頭有輛坦克車的海灘叫作弗拉門戈,曾入選為世界十大海灘之一。我是波多黎各人,像這樣拍攝弗拉門戈是為了傳達某個訊息。這處美麗、令人愉悅、同時也是觀光勝地的地方有段複雜的歷史,遊客和本地人都應該要知道這點。 我小時候就讀聖胡安的學校時,很多歷史故事都受到粉飾,例如:這座島是哥倫布「發現」的;泰諾族印第安人遭到殲滅;美國「湊巧」得到波多黎各;波多黎各人在1917年成為美國公民;1951年舉行公投,接著制定...

DEC. 2023

2023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飽覽世界奇觀

2023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ad970250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