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總編輯的話

共 115 筆相關資料

運輸革命
科學與新知|
Oct. 01 2021

運輸革命

電能驅動的未來 運輸革命 撰文:李永適 攝影:達維德.蒙特雷奧尼 DAVIDE MONTELEONE   一場運輸的革命正在開展:電力驅動的汽車、火車與飛機等運輸工具正在快速發展。本期兩篇相關報導的作者之一克雷格.威爾許說:「小汽車與卡車正在經歷一場自上個世紀機動車發明以來最大的改造。」 不過溫室氣體排放量更大的飛機,革命相對緩慢得多。在一些領域裡,值得期待的發展正在進行:如以廢棄物為原料的可持續性航空燃料、「綠色」氫燃料、以及零排放的電池驅動引擎。但是要大規模商業化,飛機革命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作者山姆.豪威.維侯衛克說,比方現在還沒有能...

阿富汗之亂可以避免嗎?
歷史與文化|
Sep. 01 2021

阿富汗之亂可以避免嗎?

9月|總編輯的話 911後20年 阿富汗之亂可以避免嗎? 撰文:李永適 攝影:琪亞娜.哈耶里KIANA HAYERI   在本刊截稿之時,這新一波的阿富汗悲劇還在發展。美軍仍手忙腳亂地執行在8月31日完全撤出阿富汗的任務,其荒腔走板的程度令人咋舌;許多恐懼塔利班統治的阿富汗人竭盡所能出逃或躲藏,以致在喀布爾機場發生當地人攀爬起飛中的美軍運輸機導致多人死亡、甚至有人從空中墜落的意外。這些畫面恐怕將深烙人心,成為標註這歷史事件的一個決定瞬間。 另一方面,幾天內勢如破竹輕鬆奪取阿富汗控制權的塔利班雖宣稱將特赦政府人員,允許婦女工作等,各地已傳出前政府人...

消除飢餓任重道遠
歷史與文化|
Aug. 01 2021

消除飢餓任重道遠

8月 | 總編輯的話 飢餓危機 消除飢餓任重道遠 撰文:李永適 攝影:大衛.古騰菲爾德 DAVID GUTTENFELDER   自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世界飢餓人口不斷增加。根據聯合國糧食計畫署2021年《世界糧食危機》報告,聯合國分析的55個國家和地區在去年有至少1億5500萬人在糧食安全上處於「危機」或更嚴重的狀態。不僅較2019年增加2000萬人,也來到五年新高。 在全球的尺度看,糧食計畫署統計2019年全球飢餓人口為將近6.9億人,預估到2030年將增長至8.4億人。也就是說,世界目前每九個人就有一個人填不飽肚子。讓世界在2030...

熱得要命
環境與保育|
Jul. 01 2021

熱得要命

7月|總編輯的話 夏季高溫 熱得要命 撰文:李永適 攝影:艾略特.羅斯ELLIOT ROSS   就在新冠疫情日益嚴峻之時,臺灣在今年5月還創下了另一個紀錄:2021年5月的平均氣溫達到攝氏31.5度,南部甚至出現40度以上高溫。中央氣象局表示,如果以13個平地測站代表臺灣,那麼今年5月就是「有紀錄(1947年)以來最熱的5月」。 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被迫宅在家中的人數大增,因天氣炎熱在家開冷氣則使住宅用電增加,同時製造業仍繼續生產(尤其是高耗能目前又供不應求的半導體產業),導致臺灣用電量激增,5月分就打破了歷年用電尖峰紀錄,而且有五天位...

正視病毒
科學與新知|
Jun. 01 2021

正視病毒

COVID-19 正視病毒 撰文:李永適   自5月以來,臺灣新冠肺炎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不到一個月,增加的確診人數數以千計。本刊截稿前,確診人數已突破6000人,死亡人數近50人。從目前重症率遠高於全球平均數來看,恐怕仍有許多尚未被發現的帶原者在社區中持續傳播,因此眼前疫情發展確實難以樂觀。 臺灣如何從所謂防疫模範生幾乎一夕之間落入節節敗退的局面?恐怕從一直以來的防疫政策上看來是有跡可循的。去年疫情初現時,臺灣政府在第一時間關閉國門,將病毒阻絕於境外,確實值得稱讚。然而對於國外入境者的管控標準不一,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入境者所受的限制竟遠少於疫情已獲控...

關心海洋需要長久與持續
環境與保育|
May. 01 2021

關心海洋需要長久與持續

5月|總編輯的話 海洋專刊 關心海洋需要長久與持續 撰文:李永適 攝影:大衛.都必烈 DAVID DOUBILET   二十多年前我迷上潛水,開始在臺灣鄰近水域下海,驚喜地發現了臺灣四周竟然存在著豐富多采的珊瑚礁生態系。作為雜誌的採訪編輯,我開始報導臺灣珊瑚礁面臨的問題,1997年參與了第一次由珊瑚礁學會舉辦的珊瑚礁總體檢,跟隨宋克義、黃將修、鄭明修、陳昭倫等珊瑚礁研究學者潛入臺灣各地珊瑚礁,看著學者、學生與民間潛水業者共同在水下測量、評估珊瑚生存狀況,見證了臺灣珊瑚礁研究的一個里程碑。 1998年我做了一個臺灣鯨豚的報導。從澎湖沙港的圍捕海豚習...

要命的空氣汙染
環境與保育|
Apr. 01 2021

要命的空氣汙染

4月|總編輯的話 空汙 要命的空氣汙染 撰文:李永適 攝影:馬修.佩利 MATTHIEU PALEY   還記得小時候,我常躺在臺北家前的院子,看著天上白棉絮一般的雲朵襯在湛藍色的天空上飄過,我浮想聯翩,在雲朵的形狀中尋找各種面孔。但隨著臺灣經濟起飛,在我上中學、大學的80年代,這般情景幾乎不再出現,臺北盆地似乎永遠籠罩著烏雲,極少看見藍天。大學期間我得了過敏性鼻炎,常常一打十幾二十個噴嚏,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真是苦不堪言。後來到外島當兵、出國念書,這過敏性鼻炎竟然不藥而癒了。 21世紀頭幾年,我到了北京工作,目睹了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狂飆的一段歷...

夏蟲問天
探索與冒險|
Mar. 01 2021

夏蟲問天

3月|總編輯的話 夏蟲問天 撰文:李永適   在格林威治時間2021 年2 月19 日20 點55 分,美國航太總署的火星探測車毅力號成功在火星著陸,在不久之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希望號與中國大陸的天問一號也已成功抵達火星。這一連串令人興奮的火星探測計畫將為我們進一步揭開這顆紅色星球的祕密,讓「熒惑」(中國古代對火星的稱呼)的面貌逐漸脫離千古以來讓人迷惑的狀態。 對於一個菜鳥天文迷來說,這個事件尤其令人興奮。大約就是去年各國接連將火星探測器從地球上發射出去的時候,我開始沉迷在天文當中。 說「沉迷」可能有點避重就輕了。從去年4 月我拿到第一臺可以...

與病毒共存
科學與新知|
Feb. 01 2021

與病毒共存

充滿病毒的世界 與病毒共存 撰文:李永適   在寫下這篇文字時,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正攀過新的高峰。全球感染累計人數已超過1億人,死亡人數超過210萬,並且以每天接近1萬8000人的速度增加。在這個時候,我們告訴讀者病毒是人類、甚至可能是生命自然演化不可或缺的成分,可能很難獲得多數人的共鳴。不過,這篇報導可能可以提供一些幫助我們面對疫情的觀點。 在《病毒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中,著名的科普作家和國家地理的長年作者大衛‧逵曼帶領我們進入病毒的世界,讓我們知道,病毒不僅是讓人生病、導致死亡的罪魁禍首,也在人類以及許多生物繁衍演化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哺...

讓科學指引未來
科學與新知|
Jan. 01 2021

讓科學指引未來

總編輯的話 讓科學指引未來 撰文:李永適 攝影:塞德利克.傑貝耶 CÉDRIC GERBEHAYE   2020年終於結束,讓許多人都長舒一口氣。在社交媒體上,各種慶祝這多災多難一年結束的貼文不斷傳播,美國《時代》週刊以在2020這個數字上打叉做為封面,HBO著名的政論喜劇節目《上週今夜秀》主持人約翰.奧利佛在年度最後一集節目中用炸藥將一座巨型的2020數字炸毀。 然而「取消」2020並不能保證2021年會更好。若沒有從2020年的災難中學到教訓,那麼新困境的到來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在本期雜誌中以影像回顧了影響全球許多人生活的重大事件,希...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