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對於33個犬類品種的研究,狗被育種的用途──例如尋回獵物──會反映在牠們腦袋結構上。
全世界有好幾百種犬類品種,從嬌小的吉娃娃到巨大的聖伯納──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幾百年來人類的選擇性育種。現今犬類的體型和性情差異如此之大,毫不意外地,在繁殖過程中,我們已經改變了牠們的大腦和身體。
一項新研究在33 個犬類品種身上進行核磁共振造影掃描,發現了狗狗被育種的方式會反應在牠們的大腦結構上。
AD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撰文: LIZ LANGLEY
編譯: 潘可華
根據一項對於33個犬類品種的研究,狗被育種的用途──例如尋回獵物──會反映在牠們腦袋結構上。
全世界有好幾百種犬類品種,從嬌小的吉娃娃到巨大的聖伯納──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幾百年來人類的選擇性育種。現今犬類的體型和性情差異如此之大,毫不意外地,在繁殖過程中,我們已經改變了牠們的大腦和身體。
一項新研究在33 個犬類品種身上進行核磁共振造影掃描,發現了狗狗被育種的方式會反應在牠們的大腦結構上。
例如,被育種成的小型犬──例如拉薩犬(lhasa apso)──擁有圓形的頭,以及幾乎占滿牠們腦顱空間,同樣是圓形的大腦。而像是黃金獵犬這種體型較大的品種,則擁有狹長形的頭,以及沒有填滿整個顱內空間的狹長大腦。
「對我來說,看到掃描結果就是最驚奇的時刻。」研究領導人──艾琳.黑荷特(Erin E. Hecht)說道。黑赫特是一名哈佛大學的進化神經科學家。「你得到一個結果,然後你不必做任何繁複的統計分析就知道其中必有蹊蹺,這在科學界算是很酷的一件事。」。
這次對於狗狗腦袋內部的新探索,讓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犬類品種被塑型的過程,同時也間接幫助了想養狗的人為家中選擇合適的品種,黑赫特補充道。黑赫特的研究在9月2日發表於《神經科學》(Neurosci)期刊。
為了這項研究,黑赫特和他的夥伴招募了 62 隻美國家庭寵物狗,包括了米格魯(beagles)、約克夏㹴 (Yorkshire terriers)、杜賓犬(Doberman pinschers)、拳師狗(boxers)以及其它品種。
在注意到大腦尺寸和形狀的差異後,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大腦內部的差異,觀察不同品種間,大腦特定區域是如何隨著特定的行為特徵而產生差異。
↑↑↑↑↑你家的狗狗有話跟你說,你懂嗎?
舉例來說,鬥牛犬原本是被育種用來和被囚禁的公牛搏鬥,但後來被育種成可愛的家庭寵物,這讓牠們同時屬於「搏鬥運動」和「陪伴專用」類別。這個研究團隊從美國犬業俱樂部(American Kennel Club)的網站獲得關於犬類品種原始用途的資料。
科學家於是繪製出可以根據狗的行為(例如追蹤獵物氣味或陪伴)辨別出的六種大腦網絡。
例如,大腦有個叫做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的部位,其中某個與群體大小和社交互動有關的區域,在以下幾種育種用途的狗兒身上有著相同變異:放牧、警用、軍用和用於戰爭任務、害蟲控制、獵鳥以及搏鬥運動。
這很合理,因為這些品種所扮演的角色「需要複雜的認知並達成嚴格的要求,所以牠們需要更多前額葉皮質的幫助。」黑赫特說道。
丹尼爾.霍爾許勒(Daniel Horschler)是一名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博士生,專門研究犬類腦部解剖學,他非常讚賞這項研究所採用的方法。
「他們並沒有事先將大腦分成幾個區域,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做法,因為我們對於犬類大腦的組織還不甚了解。」霍爾許勒說道。他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他們的做法很聰明,霍爾許勒說,指的是研究團隊注意到狗大腦的某些部位會傾向以相同的方式變化,然後他們將這些變化連接到品種特有的特徵。
「這真是令人興奮,」他補充道:「對這類事情來說,狗狗真是超棒的模型,而且先前沒人真正探究過這件事。」
霍爾許勒說,雖然家庭寵物狗過去曾一度被科學家說成是「假動物」,不值得受到科學探討,但牠們現在已經成為較常見的研究主題,尤其在情緒與認知研究方面。例如,2萬年的同居已經讓狗狗細微調整了對人類情緒的解讀──在這方面可能超越所有其它物種。
論文作者黑荷特和他的團隊進行的另一項統計分析,則顯示狗狗大腦的變異是近期才出現在牠們的族譜中,而不是出現在遙遠的過去;這表示「犬類大腦的進化發生得很迅速」,黑赫特說道。
「這讓我們更了解人類是如何改變周圍世界的,」她說:「我們的大腦正在改變這個星球上其他生物的大腦,這讓我感觸非常深。」
延伸閱讀:為了與我們溝通,狗狗演化出了水汪汪的眼睛/焦慮的主人會養出焦慮的狗狗嗎?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