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n. 02 2025

聆聽鳥鳴確實會舒緩腦部,本文告訴你為什麼

  • 一隻歐亞歌鴝(Erithacus rubecula)在英格蘭諾福克的樹上鳴唱。研究顯示,鳥鳴聲與降低憂鬱和焦慮的程度有關。PHOTOGRAPH BY DAVID TIPLING, NATURE PICTURE LIBRARY

    一隻歐亞歌鴝(Erithacus rubecula)在英格蘭諾福克的樹上鳴唱。研究顯示,鳥鳴聲與降低憂鬱和焦慮的程度有關。PHOTOGRAPH BY DAVID TIPLING, NATURE PICTURE LIBRARY

1

花時間接觸自然對你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但研究顯示,即使只是聆聽鳥鳴也能緩解焦慮和憂鬱的症狀。

每年春季,數十億隻鳥在遷徙高峰期間前往北方時,沒有任何聲音能蓋過牠們的悅耳鳴唱,但你其實也不會想要這麼做。牠們的「破曉合唱」象徵著明亮溫暖的日子終於到來,同時也是經科學證實對大腦有益的療癒良方。

科學家知道,自然可以慰藉心靈。到戶外活動能讓身體保持活力。花時間待在森林裡可以降低壓力、心率、血壓。在花卉盛開時凝視鮮豔的野花能夠引發驚嘆的情緒,這種獨特的驚奇感,會讓你與腦中盤旋的煩惱,顯得如滄海一粟般渺小。

不過,為什麼鳥鳴這麼特別?擔任美國歐柏林學院心理系主任的社會與環境心理學家辛蒂.法蘭茲(Cindy Frantz)說,身為社會性動物,「我們會出於本能想要與事物建立連結」。我們用於與他人形成關係的大腦部位同樣會協助我們與自然建立連結,其中也包括鳥。

AD

ads-parallax

以下說明為什麼留心牠們那些俏皮的啾啾聲、活躍的囀鳴聲和其他古怪有趣的叫聲,真的能像你感受到的一樣,帶來療癒效果。

鳥鳴如何改善我們的心理健康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鳥鳴可幫助我們獲得自然所提供的許多益處,不論我們生活在鄉間村鎮或繁忙都市都是如此。

在一項2022年發表於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請大約1300人一天三次登錄有關他們周遭環境的資訊及他們當下的感受,持續兩週時間。當參與者通報自己見到鳥或聽到鳥叫時,他們的心理幸福感明顯改善,即使研究人員考量到身處綠色和藍色空間附近(例如見到樹木或聽到水聲)的效益也同樣如此。因遇到鳥類而產生的心理健康提升效果也會維持數小時之久。

研究人員指出,參與者了解該研究的主要目標,這可能讓他們更注意自身感受,也會更容易對此產生偏見。此外,該研究是在COVID-19疫情高峰期間進行,這可能影響參與者的基準點壓力程度以及對鳥類的情緒反應。

不過,另一項在2022年發表於相同期刊的研究也強調聆聽自然的聲音和都市環境的聲音之間的差異。在295名參與者中,透過耳機聆聽鳥鳴六分鐘的人通報自己感覺憂鬱、焦慮、偏執多疑的程度下降。

鳥鳴愈生動,效果愈好:相較於只聽到兩種鳥鳴唱的人,聽到多種鳥一起鳴唱的人憂鬱減輕的情況特別明顯。令人不意外的是,聆聽交通噪音六分鐘的參與者則感到更加憂鬱。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在2020年的一項研究也得出類似結論,當時研究人員在科羅拉多州波爾德的兩條健行步道上長達0.4公里的範圍內播放「虛假合唱」(phantom chorus)。他們將喇叭藏在鳥類會自然棲息的位置,並廣播多種鳥鳴來模擬更高的生物多樣性。

研究作者克林頓.法蘭西斯(Clinton Francis)說:「我們必須採用一些欺騙手法。」他是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生物科學系的副教授,專攻禽鳥與演化生態學。「我的一名碩士生非常緊張,擔心會有很厲害的賞鳥人士發現喇叭然後大發雷霆。」(據他們所知,步道遊客都沒有發現喇叭。)

只要遊客離開步道,就會請他們填寫一份問卷,以便套取有關他們心理感受的資訊。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自評資料會受到侷限,因為人可能難以準確回憶及解讀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儘管如此,問卷結果依然令人振奮:比起在喇叭關閉時走過步道的遊客,聽到「虛假合唱」(只持續大約10分鐘)的遊客感覺到較強烈的認知恢復感,也就是法蘭西斯所謂的「頭腦清醒」。

科學家還沒有完全了解為什麼聽到較多鳥種的叫聲會導致幸福感提升的效果增強,但他們希望未來研究會繼續探索其中關聯。

鳥鳴為什麼能舒緩腦部?

許多專家認為鳥鳴代表安全。想像一下,你走過安靜到可疑的森林時會覺得惴惴不安:「你發覺所有鳥都停止鳴唱。」法蘭西斯解釋:「那就暗示附近可能有掠食者或其他危險來源。因此,在人類歷史上,鳥鳴可能是一種可靠的暗示,代表周遭環境很安全,我們可以放心。」

至於提升精神清晰度的效果呢?研究人員尚未確認鳥鳴如何具體振作精神;有些研究顯示,接觸自然會使腦中有關壓力和反芻思考(反覆對自己進行負面思考)的部位出現活動減少的情形。法蘭茲說,自然世界會抑制自我認知,因為它能讓我們忘掉自己。

她補充說,聆聽鳥鳴也是一種正念,因為這會讓我們專注在當下。與自然共處能讓我們的感官因為科學家所謂的「柔性魅力」(soft fascination)而覺得愉悅,這代表自然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卻不會讓我們負擔過重。相較於閃爍的燈光和刺耳的喇叭聲,戶外環境的景象、氣味、聲音明顯更柔和。觀察樹上的新芽綻放、沉浸在雨後的氣味、聆聽哀鴿的輕柔叫聲,正如法蘭西斯所說,「或許這只是讓我們覺得自己確實活著」。

如何在生活中聽到更多鳥鳴

雖然研究已發現鳥鳴的錄音對心理健康有益,但法蘭西斯強調,沒有什麼比得上真實體驗。

儘管如此,法蘭茲也說:「自然不一定要很廣闊或很原始。」你可以在庭院布置一台智慧型餵鳥器,或下載Merlin Bird ID等可以依據叫聲辨別鳥類的應用程式。她推論,學習不同鳥種的名稱可能有助於感覺與牠們更緊密連結。

下次你聽到一群白喉帶鵐的交響曲,或發現一隻艷麗的林鶯在樹頂上歌唱時,請駐足欣賞鳥鳴的魔法吧。畢竟,屬於春季的聲音很快就會消失。

 

延伸閱讀:這些鳥兒正用一張張包裝紙,為人類留下紀錄 / 機器人教鳥兒重拾失傳旋律

JUN. 2025

異種移植大未來

基因改造豬能否解決器官捐贈荒?

異種移植大未來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