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想像」中,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你是否曾有不得其所的感覺?當我們的認知遭到撼動時,總有一種失去歸屬的他者感。幸而在哲學的「想像」論題中,對空間與場所概念的探討,藏有靜觀其變、無處不是風景的智慧。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中國文哲研究所黃冠閔研究員兼所長,暢談從理工科轉身投入哲學領域的故事,並分享長期從事的「風景現象學」研究。
我們對於戰爭遺跡以及埋藏在叢林和地下的故事了解多少呢?看看研究團隊如何運用地理空間和地球物理科技揭示失落的香港二戰遺產。 1840年代至20世紀中期,香港成為英國在亞洲的軍事重地和主要商港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前,英國在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建立了大量防禦工事,為潛在與日本的戰爭做好準備。 太平洋戰爭期間(1941-1945年),香港是日本軍隊最早入侵的地方之一。香港戰役於1941年12月8日至25日間持續了共17天半,激烈的戰鬥造成數千人傷亡,亦為各地帶來嚴重破壞。戰鬥期間,由不同族群組成的守軍,抵抗數量和裝備均佔優勢的日本軍隊。守軍依靠如沿著九龍山脊延...
小米耐旱且抗病蟲害,是原住民過去的主要糧食,也是傳統文化的維繫;面對氣候變遷,維持種子多樣性,才可避免糧荒。位於臺東縣金峰鄉的新興國小,有幾片小小的小米種植地,讓原民學生了解祖先和族人耕種過程;每週四的午餐也加入營養豐富的小米,師生一嚐粒粒皆辛苦的成果。 臺灣小米在紀錄上曾有高達200多個品種,然而現代化農業發展及生活條件改變,其他作物取代了小米。但仍然有一群人在默默耕耘,從農田到餐桌、小自社區大到政策,仍在努力保種中。
喚醒沉睡四百多年古地圖 在牛津大學圖書館的深處,躺著一幅沉睡四百多年的古地圖,上頭以中國山水畫風格描繪東亞地區。無人知曉繪圖者是誰?在何時何地繪製?只知道曾是英國法學家 John Selden 的收藏品,普遍以「Selden Map(塞爾登地圖)」稱之。在 2010 年一場研討會中,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陳宗仁研究員意外邂逅此圖,就此展開十多個年頭的研究。憑藉鑽研東亞海洋史及圖像分析的豐富經驗,陳宗仁逐步解開 Selden Map 的身世之謎。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