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我們將失去雨林? 研究:亞馬遜承受乾旱與濫伐的能力正在下降
Mar. 22 2022

我們將失去雨林? 研究:亞馬遜承受乾旱與濫伐的能力正在下降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根據最新研究,亞馬遜地區正在失去從乾旱和土地利用變化等干擾中恢復的能力,若超過某個臨界點,大部分雨林將被草原取代,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和氣候。

氣候變遷恐延長花粉過敏季
Mar. 21 2022

氣候變遷恐延長花粉過敏季

一項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天氣日益溫暖,某些會產生花粉的植物將擁有更長的生長季。

臺南擱淺白海豚病理報告出爐 死因疑似外傷導致支氣管肺炎
Mar. 18 2022

臺南擱淺白海豚病理報告出爐 死因疑似外傷導致支氣管肺炎

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今年1月底臺南市安平漁港有死亡白海豚擱淺,病理解剖報告近日出爐。海保署指出,該隻可能為「臺灣西部海域白海豚個體資料庫」編號OCA038的少年個體,報告結果顯示,主要死亡原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導致化膿性支氣管肺炎。個體也有老舊病灶及多處疑似網具纏繞的勒痕,雖非直接死因,但海保署表示,仍可能影響活動能力及環境適應力,將擴大清除廢棄漁具行動。

透過千件標本研究蛇眼大小演化關鍵 高中生與科博館團隊登上國際期刊
Mar. 17 2022

透過千件標本研究蛇眼大小演化關鍵 高中生與科博館團隊登上國際期刊

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臺中市常春藤中學學生黃晨瑋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黃文山帶領的生物學組研究團隊,花一年多時間,深入研究館藏33種臺灣原生種、1176件蛇類標本,證實在演化時間上較晚出現的類群眼睛愈大;陸生的蛇類眼睛比水生蛇類大;日行性蛇類眼睛比夜行性大。今年1月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生態與演化前沿》,並獲世界知名蛇類權威讚賞。

國際報告揭亞洲魚翅貿易 有半數進口自歐洲 臺灣列交易熱區
Mar. 14 2022

國際報告揭亞洲魚翅貿易 有半數進口自歐洲 臺灣列交易熱區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 IFAW)研究發現,歐洲國家銷往亞洲的魚翅數量驚人,已經占了亞洲近一半的貿易量。 報告:全球過半魚翅貿易發生在香港、新加坡和臺灣 在不間斷的全球魚翅貿易下,鯊魚數量持續下降。去年,科學家發現鯊魚和鰩魚有1/3的物種因過度捕撈而瀕臨滅絕,危及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全和許多國家的糧食安全。 在這份名為《供給與需求:歐盟在全球鯊魚貿易中的角色》(Supply and Demand: The EU’s role in the...

浪浪回家,不再悲傷
Mar. 11 2022
特別企劃

浪浪回家,不再悲傷

在春暖花開的時節,讓浪浪們可愛的照片溫暖大家的心,也期待大家能給浪浪一個溫暖的家

春季旱象、水稻減產、埃及斑蚊北移... 專家揭臺灣未來多重氣候風險
Mar. 06 2022

春季旱象、水稻減產、埃及斑蚊北移... 專家揭臺灣未來多重氣候風險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吳宜靜報導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本週發布氣候變遷《衝擊、調適與脆弱度》報告(AR6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警告若升溫達攝氏1.5度,多重氣候災害將無可避免。臺灣在過去110年間已升溫攝氏1.6度,升溫速度高於全球平均,衝擊程度也相對高。臺灣科技媒體中心在本月2日召開記者會,專家分析指出,臺灣將面臨春季旱象更顯著、水稻減產、空氣品質下降、登革熱風險增加等氣候災害,亟須強化氣候韌性。

MAY. 2025

企鵝星球

從赤道到極地,牠們堅強的演化適應力如何面對環境新危機。

企鵝星球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