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n. 01 2018

什麼是微塑膠?海洋垃圾帶?你不能不懂的塑膠汙染知識

  • 什麼是微塑膠?海洋垃圾帶?你不能不懂的塑膠汙染知識

    什麼是微塑膠?海洋垃圾帶?你不能不懂的塑膠汙染知識

1

什麼是微塑膠?垃圾帶又是什麼呢?本文讓塑膠汙染明白易懂。

菲律賓是全世界第三大海洋塑膠垃圾來源,圖中垃圾正在進行分類。
PHOTOGRAPH BY RANDY OLSON, NATIONAL GEOGRAPHIC

本文是「要塑膠還是要地球」專題的一部分,這是《國家地理》雜誌為了提升全球對塑膠廢棄物的危機意識努力數年的心血。從這裡可以了解如何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現在就下定決心身體力行。

 

當我們在報導和研究《國家地理》雜誌6月號的塑膠專題時,發現塑膠的世界有許多令人混淆的詞彙。即使立意最良善的消費者在分辨「好」和「壞」的塑膠時,都會感到頭痛,因此我們準備了這份簡要的名詞解釋,來幫助讀者了解部分相關術語。

添加物(Additives

添加物是指在塑膠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加入的化學物質,使產品擁有更強固、更安全,或增減彈性等各種性質的需求。常見的添加物包括防水劑、阻燃劑、硬化劑、軟化劑、色素和紫外線穩定劑。這些添加物中有些可能潛藏有毒物質。

生物可分解(Biodegradable

生物可分解的產品在合理的時間內,應該能被微生物分解成自然界的原料。「生物分解」一詞比單純的「分解」(break down)或「降解」(degrade)定義更周密1編注:儘管「分解」與「降解」兩詞定義可能有所不同,《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為使讀者亦於理解,將Biodegradable統一成大眾最常聽到的「生物分解」。,現今許多塑膠所聲稱的可分解只代表可以變成更小的塑膠碎片。目前對於要標示產品生物可分解的標準並未統一,這表示沒辦法清楚定義,而且生產者使用時機並不一致。有些州在明確標準出現前禁用這個詞。

↑↑↑↑↑關於塑膠的這幾件事,你不能不知道!

 

生物塑料(Bioplastic)

這個通用的名詞目前泛指很多種塑膠,包括以化石燃料或生物質為原料的可生物分解塑膠,或是以生物質為原料但無法生物分解的塑膠。換句話說,生物塑料並不保證來源一定是無毒且不含化石燃料,也不表示一定可以生物分解。這張歐洲生物塑料協會提供的圖表列出了數種主要的生物塑料。

可堆肥性(Compostable)

所謂可堆肥的物品必定能在各種「合理的堆肥製造環境下」分解成自然的元素(或是可生物分解)。有些塑膠是可製成堆肥的,但大多不能在一般後院進行堆肥處理,而是需要在特定時間內大量加熱才能完全地生物分解。

根據可生物分解產品研究所(Biodegradable Products Institute)的羅德.葉森(Rhodes Yepsen)所說的話:「可堆肥塑膠(在堆肥環境下生物可分解的塑膠)的標準和認證的確存在,不過多數是認證工業規模下的堆肥製成,溫度不能低於攝氏55度。可堆肥塑膠是在舊金山、西雅圖、明尼亞波里斯和紐約等各大城市,推行的住宅或商業生產廢棄食物製成堆肥計劃的一環,不過這些計劃並非各地都有,而且有些堆肥業者因為擔心汙染所以只回收食物來製作。」

幽靈漁網/漁具(Ghost nets/fishing/gear)

幽靈漁具是指被遺棄、拋棄或遺失在海裡的漁具,裡面有許多是塑膠製品,包括網、線、陷阱和浮標等各種材料。許多海洋生物會被這些殘骸纏住而喪命,如海龜、鯨魚、鯊魚、海豚、海豹、魚類和海鳥。珊瑚同樣也會被幽靈漁具悶死。有一份估計指出,每年有數十萬公噸的漁具被遺留在海洋。

微塑膠(Microplastics)

微塑膠是指長度小於5公釐的塑膠顆粒,可分為初級和次級二種。初級微塑膠包括融化後用來製造塑膠產品的樹脂小粒,又稱為塑料微粒(nurdles),以及添加在化妝品、肥皂和牙膏裡當作研磨劑的塑膠柔珠(microbeads)。次級微塑膠則是較大型塑膠物品碎裂所產生。微纖維則是將數條單獨的塑膠絲線編織在一起形成的纖維,如聚酯纖維、尼龍纖維、壓克力纖維等等。正常的磨損與拉扯以及清洗會將微塑膠釋放到空氣和水中。

海洋垃圾帶(Ocean garbage patches)

多虧了大洋環流的作用,海洋垃圾通常會聚集在環流裡,形成所謂的垃圾帶。在最大的環流裡,這些垃圾帶可涵蓋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而裡面最多的物質就是塑膠。

垃圾帶這個詞其實是不恰當的,因為它暗示了垃圾多到很像一座浮島的樣子。其實垃圾帶看起來比較像是胡椒湯,因為多數的垃圾是微塑膠,而且整層水柱都找得到,不是只在表面漂浮。其中一個面積最大的海洋垃圾集中區就是太平洋垃圾帶(或叫東太平洋垃圾帶),就位在加州和夏威夷之間的北太平洋。


↑↑↑↑↑不知道吧,但妳抹在臉上的化妝品可能含有塑膠喔,我們該如何從自身做起避免擴大塑膠汙染呢?

 海洋環流(Ocean gyres)

海洋環流是由全球風場和潮汐所推動的大型洋流系統,而地球上有五個主要的海洋環流:北太平洋與南太平洋環流,北大西洋與南大西洋環流,以及印度洋環流。海洋環流會收集並集中海洋垃圾,形成大型垃圾帶。目前每個主要環流都有垃圾帶,而在其他較小的環流也經常發現新的垃圾帶。

PET

PET就是聚對酞酸乙二酯,是應用最廣的聚合物(也就是塑膠)。這種透明、堅硬又質輕的塑膠屬於聚酯一族,通常被用來製作家用品例如纖維、織布、飲料罐和食物瓶等。

聚合物(Polymers)

塑膠也被稱為聚合物,是把小的基本組件或單位晶格連結而成。這些化學上叫做單體(monomer)的基本組件,是由一群原子所組成,原子的來源可能是自然界的產物,或是由提煉石油、天然氣或煤的初級化學產物所合成。某些塑膠,例如聚乙烯,它的重複單元就只是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氫原子;其他的塑膠,例如尼龍,它的重複單元可能高達38個以上的原子。組合成鏈的單體變得堅固、輕質且耐用,這使得它們的用途非常廣,不過被隨意棄置時也會非常麻煩。

單流回收(Single-stream recycling)

單流回收是指將報紙、紙板、塑膠、金屬和玻璃等所有的回收物都放置在單一回收桶來進行回收的系統。回收物是在回收中心靠機器或人工來分類,不需要由家庭或個人來進行分類。這種方法有利有弊,贊成者認為可以提高參加回收的人數,不過反對者認為會增加汙染,造成某些回收物最後只能掩埋了事,此外這種方法處理起來更花錢。

一次性塑膠(Single-use plastic)

專為單次使用所生產的塑膠,例如薄薄的購物袋,以及用來密封食物或玩具等各種物品的包裝膜,都是所謂的一次性塑膠。在非纖維塑膠產品中,大約40%就是用來包裝。環保人士通常鼓勵大眾減少使用這類塑膠,改成選擇更耐用可多次使用的物品,例如金屬製的水壺或棉製的提袋。

撰文: Elizabeth Atalay, Laura Parker, and Heidi Schultz

編譯:蔡雅鈴

同場加映>>臺灣小琉球海域的垃圾悲歌 / 蟲蟲可以幫我們解決塑膠汙染問題嗎?

了解更多內容 請參閱:《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8年6月號
大石網路商城/博客來/7-11/誠品/金石堂/好事多 等各大書店6月1日準時開賣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