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Nov. 30 2020

瀕危靈長類面臨感染COVID-19的高風險

  • 在印尼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裡,一隻雌性蘇門答臘猩猩握著牠孩子的手。PHOTOGRAPH BY CYRIL RUOSO, NATURE PICTURE LIBRARY

    在印尼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裡,一隻雌性蘇門答臘猩猩握著牠孩子的手。PHOTOGRAPH BY CYRIL RUOSO, NATURE PICTURE LIBRARY

1

一項新研究預測,數量逐漸減少的物種可能更容易感染冠狀病毒,例如蘇門答臘猩猩及西部低地大猩猩。

在印尼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裡,一隻雌性蘇門答臘猩猩握著牠孩子的手。PHOTOGRAPH BY CYRIL RUOSO, NATURE PICTURE LIBRARY

在印尼古農列尤擇國家公園(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裡,一隻雌性蘇門答臘猩猩握著牠孩子的手。PHOTOGRAPH BY CYRIL RUOSO, NATURE PICTURE LIBRARY

隨著冠狀病毒疫情大流行在全球肆虐,焦點大都集中在持續升高的死亡人數,如今這項數據已經攀升到145萬人以上。但專家警告,我們在動物王國裡血緣最近的一些親戚也處於SARS-CoV-2侵襲的危險之中,SARS-CoV-2就是導致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

近期有一項針對超過400種脊椎動物(包括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及哺乳類)的分析預測,極危靈長類物種如白頰長臂猿、蘇門答臘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以及瀕危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特別容易遭到感染,這是因為牠們的基因與人類很相似。

研究主持人哈里斯.雷溫(Harris Lewin)決定著手尋找可能是冠狀病毒宿主的動物──SARS-CoV-2的前身被認為是在一種中國原生的蝙蝠體內出現,而且它可能先感染另一種(甚至更多種)動物,然後才開始感染人類。但隨著他的研究持續進展,研究資料開始顯示人類可能是傳播媒介,將這種疾病傳給野生動物。

雷溫說:「對瀕危靈長類來說,不論是圈養或野生族群,類COVID疾病爆發疫情的可能性都很高。」他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生態學與演化學名譽教授。這個問題對圈養環境中的稀有動物而言特別令人擔憂,就跟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裡八隻被感染的獅子及老虎一樣。他說,這些動物可能會透過人類飼養員染上病毒。

雷溫警告,被感染的人類可能在野生動物與人近距離接觸的某些地區傳播病毒,比如非洲的某些區域。

作為研究的基礎,雷溫及他的團隊更加仔細地檢視蛋白質受器ACE2的演變及結構。冠狀病毒會附著在ACE2上,然後進入人類細胞。他們研究數百種脊椎動物的ACE2,這讓他們能確認每種動物感染病毒的相對風險。

研究人員檢查ACE2受器上25個關鍵位置的變化類型及數量,並根據這些位置的相似性與相異性,建立一套範圍從極高風險到極低風險的分級系統。這25個位置都與人類蛋白相符的動物被認為最容易感染病毒。另一方面,那些被預測為極低風險的動物卻擁有跟人類大不相同的ACE2受器。

根據該研究,在103種分級為極高、高度或中度風險的動物中,有40%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被列為受威脅物種。該研究近期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表。

18種極高風險的動物全是舊世界靈長類和類人猿。不過,有些高風險瀕危物種──比如白鱀豚(一種淡水豚)、麋鹿、窄脊江豚──卻讓研究人員感到驚訝,因為牠們與人類的血緣很遠。

較不致命

研究人員警告大家不要過度解讀他們的研究結果,並指出真正的風險需要藉由實驗資料來確認。雷溫說,病毒感染透過ACE2以外的細胞路徑發生的可能性也無法排除,因為病毒進入體內的方式不只一種。

密西根州立大學病理生物學與診斷系教授達倫.艾格紐(Dalen W. Agnew)表示,雖然有多種動物在理論上容易感染病毒,但目前只有少數幾種人類飼養的動物──家犬、家貓、獅、虎、水貂──曾遭到感染。

根據一項近期研究,在實驗環境下,恆河猴、食蟹獼猴及非洲綠猴染上了病毒,但大多數都呈現出相對較輕的臨床症狀。類似研究也顯示雪貂有輕微或無法察覺的症狀,埃及果蝠沒有任何症狀,而敘利亞倉鼠則出現輕微到中度的症狀。

即使這種病毒對動物似乎不像對人類一樣那麼致命,但研究的共同作者克勞斯-彼得.科普菲利(Klaus-Peter Koepfli)指出,水貂可能會因為感染SARS-CoV-2而死。科普菲利是史密森尼生物保護研究所的研究專員。

就目前而言,他說還沒有足夠資訊來完全了解為什麼這種病毒能讓某些物種的死亡率比其他物種更高。(巴弟〔Buddy〕是第一隻確診冠狀病毒的狗,在確診幾個月後死亡,但確切死因未知。)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冠狀病毒正在傳播到野生動物族群,或是在野生動物族群內傳播。不過有些人說,我們或許還沒發現所有感染,就如同疫情大流行期間,許多人類病例也可能沒被檢測到。

俄亥俄州立大學獸醫預防醫學系副教授安德魯.鮑曼(Andrew Bowman)說,目前很難確定這種病毒傳播到動物的確切程度。他說:「這絕對是需要持續關注的議題。」尤其是易感族群或生活在人畜共處環境的族群更需要關注。

預防傳播

我們最親近的動物親戚不僅會因為基因更容易感染病毒,牠們的高度社會性行為也使牠們處於危險之中,就跟我們一樣。

科普菲利表示,有一種令人擔憂的動物是非洲的東部大猩猩,牠們的數量僅剩不到5000,分成小型族群及亞種,包括著名的山地大猩猩。他補充說,如果這些生活在關係緊密的家庭族群裡的類人猿遭到感染,而且死亡率與人類相似,就可能進一步使這些動物瀕臨絕種。

由於這些可能的後果,科普菲利與雷溫都說預防措施是關鍵。在國家公園這樣的環境,員工應該定期接受檢測,因為任何接觸都可能導致舊世界靈長類爆發一場疫情大流行。動物園也必須持續進行穩固的管理計畫,以預防看護員傳染給動物。

「也許我們該慶幸病毒是波及到老虎,」雷溫說:「因為如果波及到靈長類,結果可能會相當不一樣,而且可能會摧毀布朗克斯動物園裡圈養的舊世界靈長類。」

 

延伸閱讀:關於愛貓與COVID-19,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 全球首例!紐約動物園老虎驗出COVID-19陽性反應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