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地理新聞

共 516 筆相關資料

究竟什麼叫「黑豹」?
環境與保育|
Jan. 21 2015

究竟什麼叫「黑豹」?

牠們不是獨立的物種,只是擁有會產生黑色素的基因。 一隻黑色的美洲豹(Panthera onca)蹲在巴西的一座水池內。黑色的美洲豹又稱黑豹,但這其實是個「雨傘術語」,泛指任何擁有一身黑毛的大貓。攝影:Frans Lanting,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來自亞利桑那州的 Josie 詢問我們:為什麼國家地理頻道的《大貓週》沒有黑豹特集?於是我們決定破除幾個關於這些大貓的迷思。 首先:「黑豹」(black panther,嚴格來說中文直譯應該是「黑山獅」)並不是一個物種。這是一個泛稱,泛指任何擁有一身黑毛的大貓。 根據加州大學戴...

第一次的滋味
環境與保育|
Jan. 20 2015

第一次的滋味

PHOTO: PIOTR NASKRECKI   歡迎來到「動物本能」,本專欄每月刊出一次,探討動物王國的愛與慾。   對人類來說,性的啟蒙可以是件大事――讓人翻來覆去地想,充滿了浪漫化的想像。有人說,失去童貞之後,你就永遠不同了。   「可不是,」圓翅鳴螽公蟲說。第一隻和牠交配的母鳴螽不僅會奪走牠的純真,還會咬去牠身體的一部分。   鳴螽是類似蟋蟀的昆蟲,一年一度的交配季節中,牠們會出現行為生態學家史考特.薩卡路克所說的「不尋常的性食同類行為」。為了吸引母蟲,公蟲會摩擦前翅發出聲響,稱為「摩擦發音」。成功吸引對象後,公蟲會讓母蟲在交配時吃掉牠一部分的後翅,同時飲...

失蹤11年,太空船在火星尋獲
探索與冒險|
Jan. 19 2015

失蹤11年,太空船在火星尋獲

歐洲的「小獵犬二號」出現在火星表面,已經掛了,但大部分完好無損。 自從2003年聖誕節登陸火星之後就失去聯繫的歐洲太空總署「小獵犬二號」登陸艇(Beagle 2),如今終於尋獲了。 這個發現解開了一個超過十年的謎團——也就是這艘太空船究竟有沒有著陸、在哪裡著陸——但小獵犬二號為何始終不曾與地球建立無線電聯繫,卻還有待釐清。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軌道載具(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從太空中發現了小獵犬二號的殘骸,躺在距離原本預定的著陸地點 4.8 公里之處,太陽能板部分展開。這個地點位...

「極輕暗物質模型」探索類星體、黑洞成因
科學與新知|
Jan. 16 2015

「極輕暗物質模型」探索類星體、黑洞成因

極輕暗物質電腦模擬中的暗物質暈(dark matter halo),孤立子位於中心高密度的紅色區域。圖片來源:台灣大學天文所。 看了英國大導演諾蘭的科幻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經過緊張萬分、炫目迷人的太空之旅後,是不是讓你對黑洞充滿好奇呢?18世紀以來,黑洞向來就是從未被停止研究的理論,1974年,讓英國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一舉成名的「霍金輻射」,正是所謂的黑洞現象。那麼類星體、暗物質、黑洞又有什麼關係呢?臺灣大學天文所教授闕志鴻領導的研究團隊,在 2014 年 12 月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

3D列印寄居蟹的新家
環境與保育|
Jan. 15 2015

3D列印寄居蟹的新家

用3D列印製作出的木質材料寄居蟹殼。圖片提供:Fablab Dynamic 李柏廷。 走在美麗海邊,看到寄居蟹背著塑膠垃圾在沙灘上辛苦爬行,令人於心不忍。南台灣屏東後灣的楊美雲,發起寄居蟹募殼活動,經過多年宣傳,後灣寄居蟹找殼一事廣為人知;後來更有人發起「蟹謝注意x 全台募殼計劃」,北有桃園新屋海岸,東有綠島,南有屏東後灣三個地點都有了回收螺貝殼據點,希望全台灣的寄居蟹不用再背著塑膠垃圾到處走。 除了將海鮮餐廳回收的螺、人們收藏的貝殼還給寄居蟹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解決方式呢?美國藝術家Robert DuGrenier,使用手工吹製玻璃,為寄居蟹打造美麗玻璃屋。日本藝術家兼設計...

狗為什麼會看電視——而且還對它有反應?
旅遊|
Jan. 15 2015

狗為什麼會看電視——而且還對它有反應?

專家說:跟人類一樣,狗對電視的反應也取決於牠們的個性。 2012年在英國,狗兒看著一支專門為犬科動物製作的狗食電視廣告。這個一分鐘的廣告包含了只有人類最好的朋友才聽得到的高頻音。 攝影:SOLENT NEWS, REX FEATURES/AP 2015年「怪異動物問答集」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圖片編輯 Mallory Benedict 提出的。她很好奇她姊妹養的貴賓狗為什麼會看電視看得那麼投入。   「電視上只要出現動物,牠就會整個捉狂。牠是怎麼認出電視上的動物的?還有牠為什麼反應會這麼大?」Benedict 問。 家犬能透過跟我們人類差不多的方式察覺電視上的影像,...

基改魚上市
環境與保育|
Jan. 14 2015

基改魚上市

PHOTOS: ALEXI HOBBS 不管你的看法如何,基因改造食品正進入食品超商。基改黃豆與玉米自1990年代起就在美國販售。現在,如果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許可,第一個基因改造可食用動物,名為AquAdvantage的養殖鮭魚,可能也將加入黃豆與玉米的行列。   這種由加拿大科學家所培育出來的鮭魚(上)是大西洋鮭,但是DNA經過兩個微調:加了體型較大的大鱗鮭魚的生長激素基因,以及長得像鰻魚的美洲綿鳚的遺傳物質,以維持生長激素的活性。這種魚是母的,而且沒有生殖能力,在牠們生長的陸上水槽中應該可以迅速達到最大體型。為了協助餵飽飢餓的地球,這種基改科技也可能用於其他...

本週最美太空影像
探索與冒險|
Jan. 13 2015

本週最美太空影像

攝影:NASA/ESA/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J. Hester, P. Scowen (Arizona State U.) 重現創世紀 NASA 在上週發表了一張舊物的新照片,是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拍下的「創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 哈伯望遠鏡於 1995 年首度拍到老鷹星雲(Eagle Nebula,又稱M 16)的這個區塊,呈現出三個初生恆星所形成的巨大氣體柱。但儘管看起來美麗非凡,這卻不是什麼溫和的生命搖籃。 事實上,恆星在這個區域的誕生過程是非常暴烈...

三個問題:如何拍出生動人物
環境與保育|
Jan. 13 2015

三個問題:如何拍出生動人物

攝影:何經泰 人文攝影師林添福以台灣與中國少數民族為主要拍攝對象, 希望記錄在現代文明衝擊下快速消逝中的族群與生活方式。其中規模最浩大的計畫, 是他已經進行了20年、以結縭50年的老夫妻為主角的專題,《半個世紀的愛》。林添福的影像背後是多年不輟的堅持,更動人之處在於人物都非常自然。最近成為2014「國家地理台灣探險家」的林添福,分享了他如何與拍攝對象互動。   你有一張照片是部落婦女的「澡堂會」,那些婦女雖然裸身,但都直視鏡頭,沒有閃躲,你是如何做到的? 那時候所有攝影師都站在30公尺外,拿著長鏡頭像拍鳥那樣躲在樹上偷偷拍,像偷窺一樣。但是我不喜歡,我喜歡跟人接觸,所以我就...

猶他州的恐龍「死亡陷阱」驚見大量巨型捕食者
探索與冒險|
Jan. 12 2015

猶他州的恐龍「死亡陷阱」驚見大量巨型捕食者

  一個流沙岩床裡埋了六隻以上的猶他盜龍(伶盜龍的親戚),可能是一同狩獵時死去的。 去年年底,有人從猶他州山裡挖出一塊9噸重的砂岩,裡頭含有大量恐龍化石,屬於一種名叫猶他盜龍(Utahraptor)的巨型捕食者。猶他盜龍全身長滿了羽毛,第二根腳趾上各有一根巨大的鐮刀狀爪子,看起來就像《侏儸紀公園》裡伶盜龍的升級版。   這些化石也許有助解決一場辯論:這種捕食者究竟會不會集體狩獵?在《侏儸紀公園》中,伶盜龍會聯手追捕獵物,而這些新發現的化石可能有助於確認電影究竟拍得對不對。(相關閱讀:〈專家:《侏羅紀世界》的恐龍……落伍啦〉。) 截至目前,科學家已經在這塊岩石裡發...

AUG. 2025

為動物緝凶

鑑識科學如何打擊野生動物犯罪

為動物緝凶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