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標籤
共 9 筆相關資料
近期的鯨魚死亡事件助長了「離岸風機是元凶」的錯誤資訊,但科學家表示,離岸風機並非真正的罪魁禍首。
採訪撰文/劉韋佐、田偲妤 美術設計/蔡宛潔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鯨豚、海龜、黑嘴端鳳頭燕鷗及三棘鱟等,深受國人注目的海洋野生動物,除了《野生動物保育法》依法保育及科學調查監測,海保署進一步提出保育計畫(草案),期待以具體行動擴散保育效果。四項草案現正預告中,5月底前民眾可於海保署網站下載資料,提供相關保育意見。
一隻名為凱莉的野生海豚或許可以和鼠海豚「交談」,這是跨物種溝通的驚人案例。
整理:許祖菱(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海洋保育署21日公布第三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今年7月到9月,全臺鯨豚通報案件共15隻,海龜通報案件72隻,與過去5年第3季資料相比,今年通報數量並未增加;但海龜擱淺通報案件數量為近5年最高,海保署表示,是因為8月屏東發生的24隻迷途小海龜救援所致。
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北大西洋露脊鯨的健康狀況比南露脊鯨惡劣許多,原因之一來自漁具纏繞的威脅。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各種封城,給了大自然喘息的機會,天空乾淨清爽、野生動物重返航道。同時水下噪音也下降了,因此專家們預測,這場危機對於鯨魚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來說很可能也是好事。
海保署17日公布第一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今年1月到3月全臺共有44隻鯨豚通報案件,海龜通報案件101隻,與過去五年第一季資料相比,今年並沒有明顯增加。 海保署表示,從2019年度擱淺報告及今年第一季擱淺報告可發現,人為活動對於海洋生物的影響與衝擊仍持續著。本季通報案件中,可發現44件鯨豚通報中,有九件可能為漁業混獲導致死亡。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野外發現並研究了傳說中的D型虎鯨(Type D orca)。D型虎鯨直到1955才首次被觀察到,當時在紐西蘭海岸發現了十幾頭不明的擱淺鯨豚類……
岩石圓頂是建築傑作也是第三大伊斯蘭聖地。如今,隱藏千年的祕密即將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