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珠沾附在蜘蛛網上,像一艘幽靈船。攝於尼泊爾婆羅多布爾(Bharatpur)的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Keoladeo National Park)。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每日一圖 看更多:https://bit.ly/3jD1RaR 國家地理—每日精選APP iOS版下載:https://apple.co/3cvAE9h
攝於印度亞格拉(Agra),前往泰姬瑪哈陵(Taj Mahal)的路上。小狗和小男孩靠近彼此,互相收服了對方的心。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每日一圖 看更多:https://bit.ly/3jD1RaR 國家地理—每日精選APP iOS版下載:https://apple.co/3cvAE9h
這張照片攝於印度海德拉巴(Hyderabad)的甘迪佩特湖(Gandipet Lake),當時我坐在旁邊,剛好看到這隻猛禽叼來一顆蛋。我躲在灌木叢後面,看牠輕輕啄破蛋殼,然後開始吃蛋黃。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每日一圖 看更多:https://bit.ly/3jD1RaR 國家地理—每日精選APP iOS版下載:https://apple.co/3cvAE9h
幾名幸運的遊客在墨西哥科爾提斯海(Sea of Cortés)沿岸發現這尾皇帶魚(giant oarfish)。皇帶魚非常少見,但偶爾會在熱帶淺海現蹤。
整理:許祖菱(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下簡稱環資)6月3日公布了2020年度珊瑚礁體檢調查成果。調查發現,氣候變遷已成珊瑚礁最大威脅,去(2020)年臺灣海域海水溫度居高不下,且遲遲未有颱風行經,無法藉由颱風驅動深層海水與表層海水交換以讓海水降溫,導致各地珊瑚大量白化消息頻傳,連位於北部海水溫度較低的野柳也有相關紀錄。 另外,調查也發現臺灣杉原地區泥沙覆蓋率高達60%,是自2009年環資在此進行珊瑚礁體檢以來,泥沙覆蓋率最高的一次。由於2020年是臺灣56年來首次沒有颱風登陸,是否因此導致灣內海流擾動趨緩、海水交換變差,或是因沿岸工程導致泥沙進入灣內,仍有待更詳細研究...
地球上50%的氧氣來自海洋、世界上有30億人口依賴海洋供給食物,但我們卻回饋給海洋80%的汙染源。海洋垃圾所造成的影響,不僅是對眾多的海中生物帶來危害,最終也會成為人類的威脅,只有大家齊心協力,讓海洋的蔚藍之心生生不息,共同守護海洋生態,我們才能擁抱無限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