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蘭嶼豬異地保種40年終返鄉 回流第一代豬寶寶誕生
Aug. 09 2021

蘭嶼豬異地保種40年終返鄉 回流第一代豬寶寶誕生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數十年來純種蘭嶼豬因外來商業豬種雜交,在原生地蘭嶼幾乎絕跡。畜試所自1980年將蘭嶼豬引入臺東種畜繁殖場,異地進行保種、選育與推廣應用,今(2021)年順利促成28頭蘭嶼豬返鄉、產下回流的第一代豬寶寶,將延續島上原生種豬的傳承。

圍捕野馬
Aug. 06 2021

圍捕野馬

美國土地管理局(BLM)職員在內華達州的溫尼馬卡(Winnemucca)圍捕野馬,過程需動用多種工具。美國有一半以上的野馬生活在內華達州,土地管理局致力於維持野馬群和周遭生態系間的平衡。

浮潛的歐巴馬
Aug. 05 2021

浮潛的歐巴馬

2016年9月,為了慶祝帕帕哈瑙莫夸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Papahānaumokuākea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的擴大,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來到了中途島附近的海域浮潛。擴大後的保護區面積來到德州的兩倍,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之一。

黃翅澳吸蜜鳥
Aug. 04 2021

黃翅澳吸蜜鳥

黃翅澳吸蜜鳥(New Holland honeyeater)是吸蜜鳥的一種,常見於澳洲南部。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國家地理—每日精選APP iOS版下載:https://apple.co/3cvAE9h

一對毛茸茸的好朋友
Aug. 02 2021

一對毛茸茸的好朋友

一對黑猩猩孤兒在剛果共和國的區龐噶黑猩猩康復中心(Tchimpounga Chimpanzee Rehabilitation Center)合影。這座康復中心是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的一部分,專門研究黑猩猩,也幫助黑猩猩孤兒進行野化訓練。

鯊魚以令人訝異的方式維護海洋健康
Aug. 02 2021

鯊魚以令人訝異的方式維護海洋健康

鯊魚在穩定海洋生態系方面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而在氣候變遷持續惡化的狀況下,這一點可能格外重要。 鯊魚名列海洋中最凶猛的掠食者,卻也是最脆弱的物種之一。大洋性鯊魚與魟魚種類中,有三分之一都面臨滅絕威脅,主要是因為過度捕撈。 科學家提出警告已經許多年,說這些暴跌的數字可能會釀成災難。因為鯊魚是頂級獵食者,能協助維持食物網的穩定,我們能合理地推論出牠們是關鍵種(keystone species,或稱基石種)。所謂關鍵種,就是對自己的生態系影響力大到不成比例的物種。少了關鍵種,生態系就會發生變化,甚至消失。 然而,就鯊魚而言,這種概念一直都是理論性的。要研究這些魚類和牠們的海洋棲...

振興銀彈要三思 全球「綠色振興」報告:20國疫後資金持續傷害環境
Aug. 01 2021

振興銀彈要三思 全球「綠色振興」報告:20國疫後資金持續傷害環境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世界各國政府未能兌現COVID-19後「綠色振興」的承諾,反投入數兆振興資金於加劇氣候危機和損害自然的措施上。 疫後資金投注比例失衡 反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根據Vivid Economics於7月15日發表的分析報告,疫情大流行以來,各國政府提供的17兆美元資金中,只有約1/10用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復育自然的活動。 這些資金大多數用於緊急措施,如支付工資,以維持經濟運轉。但是,大約4.8兆美元的支出,包括道路建設支出、航空公司紓困以及促進糧食生產,對環境有明顯影響,且大部...

JUL. 2025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像長鼻猴這樣的動物雖然長相奇特,卻也說明了,美這種事本來就見仁見智。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